jcshieh's observation & learning

我的出版品

安全的家園,堅強的社區:天然災害後的重建手冊

臺灣深受全球氣候變遷所影響,加上人口密集、土地高度開發,有73%的土地與人口曝露在三種以上的災害中。過去以來,我國因為重建政策的決策缺乏一致性的標準,對於重建速度與質量的權衡亦一直無法客觀與冷靜的討論,經驗的傳承、累積與制度的建立均明顯不足。面對頻傳的極端氣象事件和可能發生的複合型災害,不僅災害衝擊的不確定性逐漸增加,災後的應變、復原與重建問題也漸趨複雜化。因此,努力累積與傳承國內經驗似乎已刻不容緩。
       對於曾經參與921震災重建,並正在研究莫拉克風災重建的我們來說,在讀完世界銀行出版的《Safer Homes, Stronger Communities A Handbook for Reconstructing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後,對書中所提出的災後重建觀點頗有「感觸」,甚至「動容」;深感國際間對於災後重建的作法與看法,值得我們學習與探討。
       為了將這本內容豐富的手冊呈現在國人面前,我們陸續結合國內關心災後重建議題的學界與實務界朋友,以及多益(TOEIC)獎學金得主同學擔任共同譯稿人。工作看似簡單,執行難度卻超乎想像,以致於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安全的家園,堅強的社區-天然災害後的重建手冊》譯本。

八輕遊台灣 國光石化的故事

回顧八輕、國光石化,從啟動至今,超過十八年,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不僅政治生態丕變,社會大眾對環境議題的反應也大大不同。政黨與政治人物不再是環境議題的唯一代言人,新的領導模式還在摸索學習,但寡頭領導、地方頭人說了就算的時代已經結束;網路科技成為新型態的動員工具,不滿與憤怒藏在鍵盤、藏在滑鼠、也藏在滑動的指尖,社會活力已經變得深不可測;中產階級不再冷漠,而且願意為環境保護走上街頭;年輕人用無敵的青春展現的無畏,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不願旁人指指點點的風格。種種的變遷,我願意相信它是一種進步,而改變的背後,則是一股逐漸令人無法忍受的腐敗,以及誰都可能成為下一波環境災民、氣候災民的無奈。

面對「跨世代正義」的呼聲,過去「挾救經濟之名,恐嚇人民,然後處處點火、動鏟開工」的思維,是徹底翻新的時候了。一再地複製錯誤,徒然帶給鄉土情懷無窮的痛苦,撕裂土地,更是撕裂土地上的人民。我們還要不要如此?(左岸文化出版)

黑面琵鷺的鄉愁

1993年起,有兩個財團計畫到七股開發濱南工業區,興建煉油廠、石化廠、大煉鋼廠與工業港,讓這個原本默默無名的漁鄉-七股,從此登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爭議的舞台……

這本書先介紹事件發生地點,以及它的地理變遷滄桑史,然後再從時序的角度來切割故事的發展,包括「雀屏中選 粉墨上台1993~1994」、「一階環評 提前暖身1994~1995」、「攻防焦點 轉往台北1995~1996」、「環評挫敗 蹲下再起1996~1997」、「二階環評 準備開戰1996~1997」、「二階環評 輪番上場1998~1999」、「環評過關 原貌重現1999~2000」、「環評定稿 一波多折2000~2006」與「實踐理想 面對挑戰2002~2006」等。也就是說,這本書試圖從七股如何雀屏中選談起,介紹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形成過程、內容與後續環境影響評估的進行,以及現場、街頭與環評會場間的進進出出、攻防過程與論述,以及環繞故事所在地最近幾年的變遷與發展。(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出版2006年)
1993~2006年……
當年,我們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理由:(1)迷思的產業政策;(2)扭曲公平競爭機制;(3)對水資源的衝擊;(4)對台南科學園區的衝擊;(5)錯亂的國土利用政策;(6)對生態、漁業資源與海岸地形的衝擊;(7)對農業的衝擊;(8)對人體健康的風險評估。我們提出八個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