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重建方法論

台灣人民在當代歷史上的三次大團結,莫過於退出聯合國、和美國斷絕外交關係、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的幾次國運轉折,身處動盪年代,舉國上下心手相連,同舟一命,共渡國難,其中又以百年大震把生命共同體的患難意識催化到極致,在島上匯聚了海內外的地球村公民大愛。

         九二一大地震對台灣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鑄下巨大衝擊,單單住宅傾圮崩毀所造成的損失即高達四、五千億元。經由媒體的追蹤採訪、密集報導,諸如:王朝、向陽永照、尊龍、金巴黎、觀邸、博士的家、東星大樓等集合式住宅的救災現場,深入視聽大眾的腦海。

         人道救援的溫情無國界,只不過重建家園這樁事,還需要國人自立自強,捲起袖子來,非奮鬥個五年十載莫辦。… Read the rest

大破大立,結義起厝當代「有巢氏」謝志誠的悲願

行過筆直的椰林大道,轉進「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系館,推開研究室的門,走進謝志誠教授素樸的辦公室,書架是主要的設備,羅列的多數是與921災後重建相關的出版品,以及來自重建區的感謝狀;門側,一隻銅鑄的鴿子,頸項掛著印有「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的名牌…

         921基金會於去(2008)年7月解散,但對謝志誠而言,對於重建事務的關注則處於退而未休的狀態。汶川地震發生後,921基金會的網站一周湧入高達34萬次點閱率。為了吸取重建的寶貴經驗,中國政府接受了他「台灣教授協會」的政治立場;而為了人道關懷,他也傾全力相授台灣重建的實戰經驗,一場又一場赴中國講授經驗。幾年下來,他很清楚地震議題從不是社會願意長期關注的顯學,但卻是他這一生都需面對的使命。… Read the rest

種一棵家族樹_楔子

天搖地動二十五秒,河山為之變色,十萬六千多戶家園為之破碎,多少黎民蒼生為此付出數年、甚至後半生光陰,孜孜矻矻地重建家園、重建心靈與人生。

         大地震摧毀家屋,也改寫了數以萬計的家族史。尤其是被瓦解的一百一十餘座集合式住宅,影響層面既廣且深,家園再造的難度最棘手。

         災後一、二年,我以隨機取樣的方式採訪;屆滿五周年前,再構思以「過去和現在」兩種人生場景的對照,凝視重建紋理及家庭變遷。

         這一回於二○○七年起跑的創作計畫,是以都市型態的社區住宅重建為基調。除了「世態文字」及「工作現況」是預設的提問以外,我盡量不做引導式訪談,希望獲至較客觀的訊息,直到第二年上半年著手寫作,一邊進行的電話延伸訪談,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成的。… Read the rest

逆風昂首 道珍重 謝志誠 序

過去幾年,應該把屬於「臨門方案」的經驗與「臨門家族」的記憶寫下來,是我念茲在茲、從未間斷的念頭。兩年前,在確定921基金會將提前至2008年6月底結束時,執行這個迫在眉睫的記錄工作自然就落在蒼松兄的身上。

         蒼松兄是一位執著且充滿理想的藝術工作者,曾在921地震後,背著行囊,走訪記錄44個受災家庭,譜出《疼惜-921台灣家族集體記憶》。也許是起步太晚,加上蒼松兄凡事要求完美的處事態度,《種一棵家族樹》在慢工出細活之餘,竟然沒能來得及在921基金會解散前付梓,好不容易種起來的樹只好收藏到心底。

         但,已經轉任到法務部的俊凱就是不願放棄,在持續的催促下,我只好硬著頭皮把初稿提供給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請他評估由臺灣大學出版的可行性。很快地,項教授給了肯定的答案,並促成了「種一棵家族樹」得以在921地震10週年前夕出版。…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