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12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

推薦序/回顧九二一(殷琪 / 欣陸投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重建牽起生命連結,本心凝聚社會共好(蔡培慧 / 立法委員、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秘書)
推薦序/堅持,讓社會充滿溫暖(張景森 /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董事長)
引言:信任、信心與堅持(謝志誠/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1.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2.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3.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4.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Read the rest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 -廖嘉展與顏新珠

從在《人間》雜誌燃燒熱情,到嘉義新港,開起「老鎮新生」的社區營造之路,然後到南投埔里成立新故鄉基金會。才剛落地埔里7個月就碰上百年強震。他們家的房子倒了,劫後餘生讓他們發願投入災後重建工作,成功地讓桃米社區成為台灣生態旅遊的典範。2005年1月,廖嘉展前往日本參加阪神地震十周年暨年活動,提議將Paper Dome移築到台灣,作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經驗的交流中心。如今,紙教堂已成為廖嘉展在桃米社區打造新故鄉見學園區的核心。2010年下半年起,埔里在地社團開始積極思考將「桃米社區生態村」的概念,擴展連結到大的「埔里生態城鎮」。… Read the rest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因為受人之託而與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者結緣,再因為老公的一句話而改變了她的人生,成了長者眼中最佳「村長」人選,開始了她和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者一起養老、共老、伴老的歲月。創新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竟成為碩、博士班研究生探討的對象。其所創建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及「老有所用」的新價值,不但有地方產業的意義,也有照顧老人的意義,能以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效益。

 

 

 

緣起受人之託

埔里鎮,位於台灣的地理中心,隸屬於南投縣,四面群山起伏環繞,中央平坦,呈星狀輻射於山谷間,全鎮面積162.227平方公里,是台灣知名度相當高的鄉鎮之一。埔里鎮人口大約80,000多人,行政轄區共分成33里,有33位里長。但在其中的籃城里卻出現一個有75間組合屋的老人社區-菩提長青村,裏頭有全鎮唯一、不支薪,也沒有人想和她競選的村長-陳芳姿。… Read the rest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2019沒有1999年這場大地震,黃泰吉他和同是空手道教練的太太廖德蘭,也不會在南投縣落地生根,更不會寫下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

「要不是921大地震,我和太太廖德蘭也不會到南投縣,人生故事應該也會完全不同!」。

黃泰吉與南投縣空手道運動幾乎畫上等號,但沒有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他和同是空手道教練的太太廖德蘭,兩人不會在南投縣落地生根,更不會寫下一篇又一篇感人的故事。「牽線的人就是現在亞運空手道金牌教練曾麗如!」,黃泰吉提及這段揪心的往事已雲淡風輕,但隱約中能感受她對愛徒的心疼。他說,大地震發生前他在台中空手道館,曾麗如是道館的學生,大地震發生後,得知南投縣是重災區,災情非常慘重,跟太太試圖要聯絡住在南投市的曾麗如,但就是無法聯絡上,夫妻倆決定親自到曾麗如的家了解狀況,而趕到後兩人腿軟差點站不住,因為曾家房子倒塌,曾麗如還被困在屋內仍未救出,而在等待過程中,看到南投受災區到處都是斷垣殘壁,等曾麗如被救出後,太太抱著曾麗如大哭。回到台中住處,電視不斷播放救災新聞,夫妻倆有默契地浮現「我們應該為南投做點什麼」的念頭。… Read the rest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一位因震災返鄉協助重建的三叉坑泰雅族中生代青年林建治和一位前往大安溪協助重建的漂流社工黃盈豪,加上幾位社區媽媽,在Gaga的指引下,於大溪畔達觀部落搭建起「部落共同廚房」歷經20年的堅持,協力建構社區共同照顧體系。

來自雪山的大安溪

大安溪,泰雅語稱為L’ liung penux,有寬廣、平坦河流的意思。河長95.76公里,全臺第七大河川,流域面積758.47平方公里,分布於苗栗縣南部及臺中市北部。主流上流名為雪山溪,發源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西側,向西流經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後,進入台中市和平區(原台中縣和平鄉)雪山坑,再從苗栗縣卓蘭流向平地到… Read the rest

《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推薦序》回顧九二一

殷琪 / 欣陸投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董事長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台灣中部山區發生芮氏規模七.二的地震,車籠埔斷層的錯動造成地表破裂,劇烈搖晃整座島嶼。一百零二秒的地震致使兩千四百一十五人死亡,二十九人失蹤,一萬一千多人受傷,全倒與半倒的房屋超過十萬間。

自然災變的無情帶來渾沌的挑戰與生命的巨變。但也是在這樣的強烈衝擊下,面對生命拋出的課題:生離死別、家園崩毀、創傷焦慮,迫使人們從不同角度重新檢視生命的寬度與可能。本書介紹的十二個案例,他們在災後分別從自身經驗及專長出發,身體力行地為「家」和「社區」作了寬廣的詮釋,以長者、孩童、產業、地方培力為核心,為區域提供穩定而深厚的服務力量。地震後近二十年,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這些工作者依然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發展出最適合在地的樣貌,為想回家、想進鄉的青年開闢可依循的道路,也建構出可與外界對話、連結的管道。… Read the rest

《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推薦序》堅持,讓社會充滿溫暖

張景森 /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董事長

逝者如斯,一眨眼,九二一大地震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回想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起的幾十秒天搖地動,對於多數已成年的臺灣民眾來說,應該都是難以忘懷的恐怖經歷吧?
九二一的可怕何止天搖地動。地震過後,從受創最重的南投沿著車籠埔斷層、
雙冬斷層往北走,隨處可以看到大地震後的破壞,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全國半倒及全倒的建築物高達八萬兩千餘棟,死亡人數高達2,378人,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電力設備、維生管線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種種災情使得九二一大地震成為臺灣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Read the rest

《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推薦序》重建牽起生命連結,本心凝聚社會共好

蔡培慧 / 立法委員、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秘書

921大地震,徹底改變了人生的方向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全台發生芮氏規模7.3的有感地震,造成51,711間房子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19年前這場大地震,造成嚴重的傷亡,也改變許多人一生的命運。

在921大地震前,我是個必須要時常往返在工作的城市與農鄉的人。921那一震,我只有一個念頭:「我要回家。」回到南投、回到魚池、回到頭社,我迫切的想知道家鄉是否一切安好?房子是否倒塌?頭社壩是否潰堤?鄉親是否已安全脫困?在返家的路上,心情無比複雜。… Read the rest

《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引言》信心、信任與堅持

文|謝志誠 (謝志誠/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距離上個世紀末的九二一大地震,已經過了二十年。歷時一〇二秒的天搖地動,山河為之變色,多少家園為之破碎,多少黎民蒼生為此付出數年的光陰重建家園、心靈與人生。

二十年前的這一震,把國人的心糾繞在一起。社會各界踴躍捐輸金錢與物資,奮不顧身地投入救災賑災工作,展現高度的同胞愛;國際社會也相繼伸出援手,以人道精神提供援助,發揮人間的大愛。

 

延續救災與賑災之後的重建工作,雖已逐漸為社會所淡忘,但重建過程所展現的豐沛活力、關懷與熱情,實已內化成這個社會的共同記憶。…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