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筆直的椰林大道,轉進「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系館,推開研究室的門,走進謝志誠教授素樸的辦公室,書架是主要的設備,羅列的多數是與921災後重建相關的出版品,以及來自重建區的感謝狀;門側,一隻銅鑄的鴿子,頸項掛著印有「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的名牌…
921基金會於去(2008)年7月解散,但對謝志誠而言,對於重建事務的關注則處於退而未休的狀態。汶川地震發生後,921基金會的網站一周湧入高達34萬次點閱率。為了吸取重建的寶貴經驗,中國政府接受了他「台灣教授協會」的政治立場;而為了人道關懷,他也傾全力相授台灣重建的實戰經驗,一場又一場赴中國講授經驗。幾年下來,他很清楚地震議題從不是社會願意長期關注的顯學,但卻是他這一生都需面對的使命。
1977年,謝志誠還是成功大學機械系的學生,同年11月19日發生了「中壢事件」,直到事件平息,他才猛然察覺,如此重要時刻,自己竟然只在製圖教室裡埋首繪圖。而這份愧疚一直潛伏在他心底。1994年,37歲完成教授升等後,他悄悄放下學術上無盡的追求,開始展開投入社會的實踐之旅,與摯友蘇煥智共同為「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劃設黑面琵鷺棲息環境與保護區」而奔走。
在環境及生態保育運動漸露曙光的1999年,台灣突遭百年大震,他也因為在環保運動的經驗,轉而投注更為艱辛與複雜的災後重建工作。在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之初,他即在中國時報的專訪向政府建言:「集合式住宅多位於都會的重要地段,公寓大廈崩壞了,居民生活受到直接衝擊,更嚴重破壞都市建地利用的規劃與價值,政府應透過公權力,加速推動重建,否則到最後只有任由土地荒蕪……」殷切關注住宅重建問題,呼籲儘早啟動重建機制。
而當2000年他銜命接管「921基金會」,反而成為一位半官方組織的掌舵者,野朝易位,他即時即刻反求諸己,擔負起這項史無前例而又饒富實驗性政策的責任。從反對濱南開發案,走過南瀛280公里苦行,他清楚鄉親朋友上街頭抗爭的苦楚,在接管基金會後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你不用來抗議我,我知道抗議的痛苦;有什麼事,我做頭前,要在你來抗議之前,就將問題解決!
放下學者身段,還原農家子弟的率直本色,與草根性格濃厚的群眾站在同一陣線,「既然把災後重建當作社會運動,所有的處理方法就不一樣,我不會以上對下發號施令,而是與重建戶站在同一位置,向共同的目標前進!」他深諳民間輿情,了無隔閡地和歐吉桑、歐巴桑搏起「你兄我弟、合縱連橫」的情誼。
東勢「山城第一家」的都市更新會在「臨門家族」排名第七順位,開跑的時間較早,相對地,面臨摸索的難題也較多,整個大樓重建的進度停滯不前,更新會理事長陳世氿說:「謝執行長到現場來,見面第一句話就問,你們社區現在有什麼問題?」遇有法條不明確的地方,都是他帶頭向內政部協調。
「921基金會」管理來自社會各界的上百億的善款,即使以民間企業的編制來看,晉用上百位員工亦不為過,但他始終認為災後重建有其階段任務,不能將人事安排列入考慮。因此設計之初,就確立基金會負責制定策略,而將執行委外,只在方案推動發生爭議時再折衝協調,「小政府、大社會」是他的想像,因此基金會的員工自始自終都未超過10人。
在第一線服務是來自東勢災區的文史工作者-張劭農;後勤支援包含長期投入社會運動的王俊凱、原住民運動的蔡培慧,以及謝靜綺、高楓雅、柳怡如、廖宏國等等,他挑選出一群能以同理心,為重建付出的夥伴,而整個團隊彷彿撲滅疑難雜症的「救火隊」,戮力扮演好襄助執行長的角色。
雖說謝執行長喜歡隨時與人溝通,不過在與其談話中也不難發現他仍有許多「教授的氣息」,他曾經提及他的教育理念:「我當老師就要滿足學生知的權利,但如果接受的那方沒有跟上來,我當然質疑他不跟上來的理由為何?如果你覺得方向是正確的,為什麼不能強迫他們跟上呢?」許多人很難想像,認為政府官員應該都是「罵不還口」的形象,很意外的,許多集合式住宅的受災戶都有被他斥責過的經驗,愛之深責之切,他始終給人「既像菩薩又像鍾馗」的印象。
拜通訊科技之賜,在重建區謝志誠公開自己的行動電話號碼,標榜全天待命,他的「電話管理」好比企業界作興的「行動管理」,他說:「只要不把自己包起來,你就能聽到各種聲音,讓大家很容易找到你,事情就很容易解決。」實際上,謝志誠的行動力很強,往往今天才從中部回到台北,第二天又突然出現在中部的工地現場─為住宅重建的枝枝節節,不停地斡旋、調停、整合或獻策。
草屯「總統官邸都市更新會」理事長宋慧玲另有一番觀察,她表示:「很多政府官員來來去去,但是執行長跑得最深入,常常傾聽受災戶的心情,他是做事的人。」有一回,宋慧玲當著執行長的面為他抱屈的說:「我們在電視上看不到你,官別人在做,事情你在做。」謝志誠聞之,趕忙回應說:「拜託,拜託不要講…」
整個基金會的運作,謝志誠把它當成小型政府在做,王俊凱指出:「我們不只做住宅重建,還有社會救助、補助民間團體和社區總體營造等等,所有政府『想』做的,基金會都可以做,而且更細膩。」與執行長培養了多年的革命情感,王俊凱笑說他是貼身看到一個凡事專注、力求完美的學者,和一個勇不服輸的生命。
在最高學府化育無數,走街頭討世間公道,執行政策力求完美,採訪之後我仍然好奇,他憑藉的是什麼開拓了宏大的生命格局?直到點選由他持續維護的921基金會網頁(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看見一篇篇持續生產關於921地震的分析資料與評論,我想應該是「做事『頂真』」,一股力求完善與執著的精神,在他身上,我想我真的看見了昔日台灣最珍貴的核心價值!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