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shieh's observation & learning

量身打造重建方法論

台灣人民在當代歷史上的三次大團結,莫過於退出聯合國、和美國斷絕外交關係、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的幾次國運轉折,身處動盪年代,舉國上下心手相連,同舟一命,共渡國難,其中又以百年大震把生命共同體的患難意識催化到極致,在島上匯聚了海內外的地球村公民大愛。

         九二一大地震對台灣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鑄下巨大衝擊,單單住宅傾圮崩毀所造成的損失即高達四、五千億元。經由媒體的追蹤採訪、密集報導,諸如:王朝、向陽永照、尊龍、金巴黎、觀邸、博士的家、東星大樓等集合式住宅的救災現場,深入視聽大眾的腦海。

         人道救援的溫情無國界,只不過重建家園這樁事,還需要國人自立自強,捲起袖子來,非奮鬥個五年十載莫辦。

         根據一項「中央通訊社」於二○○○年五月向災民做的民意調查顯示,首次政黨輪替,新政府主政後,最希望優先解決的災後重建工作,以居住問題的46.3%居首位,比第二順位的貸款問題高出三點六成。「九二一基金會」執行秘書王俊凱,運用統計學和資料採礦原理,以「中時新聞資料庫」和「聯合資料庫」兩個系統作為了解民意走向的觸媒,檢視九二一災後這一年災民關注的焦點,搜尋到一百六十一筆「受災戶抗爭」的相關報導,若以集合式住宅重建的訴求為標的,兩個資料庫各佔有35%及34%的比率。人心思家,猶如大旱盼甘霖。

         二○○○年六月十八日,「九二一基金會」改組,由謝志誠掌舵,隨即研擬了「築巢專案-家屋再造方案」,是一項幫助中低收入戶重建或購屋的圓夢過程。基金會派遣工作夥伴蔡培慧等人深入鄉間底層訪視,每戶可獲得補助二十五萬或五十萬元,受惠的有四千多戶,造福弱勢災戶,能夠儘快重溫家的溫度。

         二○○一年四月,「九二一基金會」董監事聯席會議支持已然納入「築巢專案」當中的「臨門方案」,同意匡列五十億元專款,協助依循都市更新條例進行重建的集合式住宅。由於這筆專款於第一時間內最多僅能協助四十個社區加入「臨門家族」後擇期動土,後續的協助對象則必須等待「資金回收」後才能恢復辦理。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深解「臨門家族」的實施績效,於翌年八月提撥「九二一震災社區更新基金」三十億特別預算,委託「九二一基金會」持續推動「臨門家族」編號41號之後的社區重建。

         這裡所說的「資金回收」,亦即「九二一基金會」撥款給社區中最大債權銀行是謂「管理銀行」,再依照營建管理單位(建築經理公司)的進度查核,委由管理銀行按期撥款給營造廠。重建完成後,社區住戶以不動產向銀行貸款,再償還基金會。七、八年來,共有六十一座社區及本街連棟街屋受惠,如願達成家園再造的夢想。

         設若被「只要有一戶沒意願回到原地重建,並且不同意蓋章,整個社區就無法展開重建」的舊法令框限,集合式住宅重建難如登天,幸好有地震前幾個月才三讀通過的「都市更新條例」,採行三分之二同意的多數決;二○○二年初,基金會提出「臨門方案」修正案,大幅調降為「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所規範的二分之一低門檻。

         如何做都市更新?「九二一基金會」委託「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開辦種籽營,培訓更新會的幹部和規畫團隊,從完全陌生到熟悉相關法令,協助他們辦理更新計畫,規範了未來的建築型態及資金配比。

         主導重建進程繫乎社區「都市更新會」的設立,依據「都市更新條例」第十五條,七人以上的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即可逕自向縣市政府申請成立更新會。有趣的是,有三分之一「臨門家族」理事長的身分是媽媽,也就是說,以妻子名分購屋的現象十分普遍,反映了女人當家做主的時代早已來臨。另外,更新會幹部以往的購屋經驗,只要面對房屋公司或建商即可,如今反客為主,搖身變做房屋的生產者,所要面對的人事更迭,既眾且雜,壓力之大,自不待言。

         橫在面前的第一項挑戰就是考驗耐心及抗壓性的重建意願調查與整合,過程十分曲折、冗長。有的社區住戶耐不住觀望或趕在優惠貸款期限截止前已然另行購屋,這樣一來,想要達到半數同意的門檻,已屬極限任務。

         九二一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隨機變通,策略應用靈活,提出減戶、減棟的重建模式,因應實施途中形成的難題:可降低重建費用,減輕重建戶負擔;不參與重建者可領取土地補償金,不僅提供了這項有利的選項,也促成重建戶數儘早達到二分之一蓋章即可展開重建的目標;防杜完成重建後可能形成餘屋過剩的社區管理問題;如果某些社區減少更新戶數和坪數,把這些撙節下來的資金和資源移做更有效的分配和應用,可以協助更多更新會完成造屋起家的願景。落實這些策略,不但可以加速重建步調,降低容積率,從而提昇居住品質。

         「更新會」的理事長、總幹事和理事多數是營建業「素人」,基金會借重中華建築經理公司及中國建築經理公司的營建管理「達人」,協助更新會產權移轉、資金控管,並從發包到驗收全程為工程品質把關。

         早年的預售屋交易,建商房子蓋到一半捲款潛逃的事態頻仍。一九八六年,台灣引進仿效美國經理人制的「建經公司」,負責輔助營建業務,達到買賣雙方履行契約的目的,以穩定不動產市場交易的秩序。這項特許行業,陸續設立,股東多為省屬行庫和省議員,高峰期多達二十餘家,到了九○年代中期、及至九二一地震前後,大環境因素影響了業務拓展,不少建經公司的營運已經停頓。這回的合作契機,無異為建經業找回第二春。

         建經公司在重建團隊的角色扮演,為出資者做工程和產權管理,形式上是協助,實為監督,不過關於大小事務的決定權又落在更新會身上,形成微妙的競和與制衡關係。

         謝志誠長年參與公共事務,擅長處理傳統社群的人際互動,積累了以往的經驗,因時地制宜,為重建伸出有力的援手,他格外珍惜這次的承擔,並且嚴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分際,他說:「自己不碰發包,戒慎恐懼地交給第三者建經公司執行。」步步為營,以維護清譽。

         中國、中華建經公司發包作業公開、透明,全程襄助更新會,不但要防杜意圖綁標的廠商有機可乘,更要嚴謹地評比營造廠,交叉分析「技術標、資格標、價格標」三項條件,最後由更新會採行合議制投票,選拔最適任廠商攜手重建。

         中華建經襄理李建興說:「基金會要做的不只是合約上載明的,而是更新會的想法、意見都要隨時反應給謝執行長。而且,開始執行後,才發覺很多合約上沒列舉的,銀行不做的,建經公司都必須出面處理。」

         中國建經公司襄理陸正中說:「重建工程的監造單位很多,集合更新會、建經公司、結構技師和建築師的力量,讓建築物品管達到最高點,通過三個層級品管,由建經公司統合意見,若有安全上的問題,會請結構技師做最後裁決。」

         全新的法令,再加上全新的組合,彼此相互協助、監督,也嗅出了相互較勁的味道,這也是彼此砥礪的引力。重建順遂與否,則建立於雙方的互信基礎上。

         謝志誠知人善任,晉用建經公司居中斡旋營建管理,把建築素來被用在政商工具的現象消弭於無形。前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校長漢寶德曾於「九二一」三周年之際為文指摘:「改善公部門的作業方式,把建築的主導權還給建築師,帶領民間共同提升建築水準。如果我們能自重建經驗中學到成熟的建築作業制度,包括營造單位選拔方式,那麼經歷了九二一的災難也算有代價。」儘管更新的重建路上坎坷多,但就建築作業與品質而言,「臨門方案」做到了!

         通過繁複的前置作業,建築師正式登場,服膺「結構、空間與造型」的建築要素營建新居,讓住民入厝後,住起來安心,使用起來合適,看起來美觀。

         六十座社區,多以耐震係數加碼及實用取向為首要考量,而主客觀條件俱足時,也有數座社區兼顧了「環境藝術」的需求。在這裡萃取四位建築師的理念和論點,期望達到「礎潤而雨」的效果,藉此了解重建的另一個面向。

         王瑞男建築師指出,「臨門方案」多了建經公司現場常駐監造的機能,長時間關心階段性驗收,也就多了一層保障。王瑞男擔任「名流藝術世家(見21頁)」的設計及監造,為因應結構素材改用鋼骨構造,柱位配置也要勻稱,建築師、結構技師和建管課三方的現場查核技術益發深刻而嚴密。

         朱國華建築師設計及監造「藝術國寶」,主體建築融合通透的庭園之美(見143頁),整體規畫十分優雅。主張採行「實用主義」的朱國華說:「怎樣降低工程造價,降低公設比,把省下來的預算用在室內。而好的基地要有好的業主,雙方的觀念要能溝通,才能蓋出好的建築產品。」

         陳柏年在全球化浪潮聲中,反其道而行,他側重「地域主義」,以本土建材喚醒人們對傳統房子產生觸感和色彩的感受性,同時保有在地居民生活特質(見27頁),構築「翠堤」之初,陳柏年帶領社區住戶前往中興大學看小禮堂這棟實體建築,一起決定想要呈現的重建建築風貌。

         廖明隆則糅合「現代古典語彙」營造了「德川家康」地中海風格的屋頂天際線(見155頁),設計圖的屋頂和地面花崗石採用同一色系,但住戶偏愛深咖啡色,尊重民意起見,為之更改。結構方面,因通風採光考量而規畫的電梯配置,形成建築立面的凹陷,廖明隆逐層增加橫樑以補強耐震度,從而讓建築三要素取得平衡點。

         南投市「成功香榭」張淑卿母女搬進新居的瞬間,不禁相擁而泣,重建過程的辛酸和失而復得的喜悅之情,悲喜交加。然而,重建的終極理想不就是純粹地為了把房子蓋回來以滿足人人需要家的呵護嗎? 異業結合的重建團隊,不論多方溝通的難度有多高,磨合期有多久,但是,當建築物一棟棟竣工,社區住民一戶戶入厝,此刻,工作團隊、重建推手及重建戶,家園再造過程中所有的苦楚和磨難也該隨之淡雲輕風,展開雙臂迎納嶄新人生!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