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市龍閣大樓:人性試煉,無愧天地

習武練拳的劉建欒,從他精悍的體魄及立如松的身影可窺知一、二。五年八班的劉建欒生長於台北縣,國一那年,到永和河濱公園慢跑,認識精通拳術的退役上校康國良,成為忘年之交。

         他追隨康師傅勤練北派太極拳和通臂拳,並研讀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孫武的《孫子兵法》等古代兵書,一心師法「德、才、藝」兼備的康師傅典範。

         農專畜牧獸醫科畢業後,在太平市服兵役的機緣,退伍後決意在中部拓展動物藥品業務。才二十五歲,劉建欒在大里市安家落戶,年紀輕輕就實踐了首購屋的夢想,五年後,卻在大地動亂聲中破滅。

         「龍閣大樓」到底是半倒,抑或全倒?爭議年餘終於塵埃落定,眼看閒置日久的社區,已呈現荒廢景象,劉建欒援引兵書理念用以審視時局,及時介入,著手危機處理,他冷靜地分析採行都市更新條例的必要性,如果在外購屋造價較高,況且領不到土地補償金,促使大家曉以大義,回頭一起重建。

         劉建欒強烈希望把人文氣息帶進社區,譬如:以人力發電供應中庭路燈,以及由住民手印拼貼建造紀念碑,而且付諸具體規畫,只可惜因著回響冷淡而作罷。

         計畫受挫並未削減他的熱忱,新大樓的開工和落成典禮,先後舉辦了外埔國小義虎團的老虎陣及武術表演,還有現場揮毫寫春聯,而有別於制式活動。

         從台中市區南下,一轉進大里市中興路,就不難看見龍閣大樓別致的天際線和古樸的建築立面,遙遙在望。當年,外牆施工之前,董青峰建築師事務所和更新會磋商決議採用防震磁磚,慎重其事,先行在不同光線條件下試貼二米見方的牆面,並且拍照存檔用以評比,實驗兩次後才確定磁磚用色與材質。

         大地震過後起造的建築品質,深獲民眾信賴,就以羅文豪夫妻為例,看屋時,只鎖定重建後的推案。陸續看了五個社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出身的羅文豪一走進龍閣社區,不出二分鐘就認定了「就是這裡」!他充分感受到建築師和監造團隊就連配色都用心的細節。

         做為龍閣家族的一員,羅文豪以行動力展現「愛家護鄉」的方法,他在社區管委會主委任內,自發性地擘畫「里級」的聯合消防演習,由社區四十戶向外擴而大之,召集了東湖里居民,近百戶人家一起實地演練消防安全的同時,更演繹了鄰里關係的重要性。

         一路顛躓跋涉,眼看香格里拉就在跟前,家庭幸福俯拾可得的當頭,卻仍有絕少數不識重建愁滋味的住戶,為了主導社區土地處分和餘屋販售權利,衝著劉建欒爭訟不休,徒讓重建後的喜悅走了味。

         練武藝,習武德,劉建欒堅信「君子貴在信任」,他期待「止戈為武」的融洽生活早一日降臨,假如在法律的天平上求不到公道與正義,那麼他仍將依循「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堅辛好做人」的禪宗法脈,好好地過日子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