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shieh's observation & learning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因為受人之託而與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者結緣,再因為老公的一句話而改變了她的人生,成了長者眼中最佳「村長」人選,開始了她和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者一起養老、共老、伴老的歲月。創新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竟成為碩、博士班研究生探討的對象。其所創建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及「老有所用」的新價值,不但有地方產業的意義,也有照顧老人的意義,能以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效益。

 

 

 

緣起受人之託

埔里鎮,位於台灣的地理中心,隸屬於南投縣,四面群山起伏環繞,中央平坦,呈星狀輻射於山谷間,全鎮面積162.227平方公里,是台灣知名度相當高的鄉鎮之一。埔里鎮人口大約80,000多人,行政轄區共分成33里,有33位里長。但在其中的籃城里卻出現一個有75間組合屋的老人社區-菩提長青村,裏頭有全鎮唯一、不支薪,也沒有人想和她競選的村長-陳芳姿。

921大地震前,陳芳姿是埔里鎮上知名野菜餐廳「七巧屋」的老闆娘。地震前幾年,是陳芳姿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賺錢、還債、夫妻感情很好、結交了很多旅遊界的好友,人生充滿了夢想。921震災,陳芳姿的店倒塌,住家雖然都沒有全倒,但內部完全崩亂,無法居住。

當時,投入救災的財團法人佛香書苑文教基金會在救災過程中,發現許多老人住在簡陋的帳篷內相當不便;基金會執行長釋體通法師就向埔里「菩提園」佛教大樓商借空餘的房間安置這些老人,並委託陳芳姿夫婦管理。原先規劃一年後結束安置,經了解後,才發現很多老人根本回不去原來的家;加上收容人數逐漸增加,陳芳姿只好跑去找當時的埔里鎮長張鴻銘想辦法。張鎮長正好在積極籌蓋組合屋,在取得台糖公司同意提供土地後,於YWCA及華僑銀行的捐助下,埔里鎮公所在籃城里台糖提供的土地上搭建出75間的組合屋社區,於2000年3月正式啟用,並決定把原先安置在「菩提園」的老人家移過來,將新建的組合屋社區命名為「菩提長青村」。(註1)

安置老人家後,原本想要再起爐灶,重建「七巧屋」餐廳的陳芳姿,因為組合屋社區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務需要有人打點,再加上老公的一句話:「開餐廳可以等,老人家不能等。」讓她答應接下「村長」的義務職!(註1)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陳芳姿成了長輩眼中最佳「村長」人選,開始了她和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家一起養老、共老、伴老的歲月。。(註2)

躲過拆遷組合屋風暴的菩提長青村

2002年1月10日,行政院921重建會依據修正後的《九二一震災臨時住宅管理要點》函請重建區各縣(市)政府應對組合屋進行每二個月一次的全面清查,針對「不符合續住資格」者要求限期遷離,然後整併,最後再將騰空的組合屋予以拆除恢復原狀。此政令一出,組合屋住戶嘩然,輿論也批評政府是為了重建績效,要刻意「消滅組合屋」。為了釐清疑慮,921重建會再於2002年4月11日發表「組合屋處理政策說帖」,強調清查的目的係針對「不符合資格」者,要求限期遷離,再拆除騰空後的組合屋,絕非要求「符合資格」者提前遷離。立法院也於2002年11月13日審查20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時,作出決議,凡是在2002年10月29日前經分配進住組合屋者均為「符合資格」者。

菩提長青村也因此而暫時免於被拆遷的命運,至2006年2月4日《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屆期,組合屋的管理、整併與拆除回歸常態,由縣(市)政府主責。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菩提長青村」因暨南大學向南投縣政府提出「老人照顧綜合園區實驗計畫」而被保留下來,並於2006年5月26日解除列管,由暨南大學以「現況承租」方式向台糖公司(土地所有權人)租用。

村長陳芳姿和她的夫婿王子華,就此入住長青村與長輩們朝夕相處,與菩提長青村結下不解之緣。

「老,無老-老有所用」的創新模式

陳芳姿村長與王子華沒有社工的專業背景,也沒有老人照顧的歷練,但在他倆獨創的「老有所用、自立互助」核心價值下,她倆透過培力,讓社區老人得以運用過去所熟悉及新習得的技能,投入社區內產業的開發,並將老人所投入產業開發所得的產值,繼續投入長青村的運作,達到自給自足的老人經濟循環模式。在老有所用的核心概念下,長青村透過社區老人的終身學習及休閒創意產業,達到自力更生的創新模式。

目前,長青村的社區產業除了自足農場、感恩咖啡、老人陶玩、花卉園藝、感恩團隊、老人製作之精美手工飾品等等之外,正積極響應健康食材的開發,所研發出的手作豆腐坊與麵包坊,已成為埔里地區民眾選購豆製品與手作麵包的好所在,長青村更期望能藉此提升老人福利社區產業化的效能。

陳芳姿村長很清楚,當政府財政吃緊與大環境不景氣時,官方的補助與各界的愛心物資與捐款會逐漸減少,長青村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必須要自力更生。因此,陳芳姿為了節省村內開銷,鼓勵長者自力並走出戶外多活動筋骨、多曬太陽並開闢有機菜園種植各項季節蔬菜;又為讓這裡的長者不用等待外面的援助與憐憫,就可以展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啟動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推出感恩咖啡及現榨有機蕃茄汁、庭園自助式感恩餐、草屯夜市擺攤義賣等等,由協會的工作人員協助,長者幫忙端咖啡、蕃茄汁、收杯子並親自招呼前來村內的來賓。

幾年下來長青村創新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已成為碩、博士班研究生探討的對象。協助推動長青村實驗計畫的暨大公行系教授江大樹表示,長青村絕非是以一般老人安養機構來思考,而是一個富麗農村應有的老人安養模式,面對未來農村地區高齡人口激增的趨勢下,長青村模式是一個可以解決農村高齡照顧問題的模式之一。(註4)

暨南大學的官網這樣介紹長青村:「長青村為老人所提供的服務可說是多元且廣泛,與其說長青村為老人提供服務,更正確的說法是村內的老人透過互助,為彼此提供所需之服務。村內為老人所提供的服務有餐食服務、關懷問安、退休生活再規劃、多元產業開發、托老服務、居家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多元且廣的服務內容。也因為長青村開創了多元且廣泛的服務項目,讓社會資源與民間捐款逐漸減少的長青村,能夠藉由這樣的服務內容,將長青村逐漸帶往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長青村逐漸走向自給自足的經營模式發展,不再強調「老有所養」,而是朝向一個「老有所用」、「自養其身」、「老人自力自享商機」、「創造服務就業(4位老人創造1人就業)」的方向邁進。(註3)

這就是長青村所強調的「老有所用」、「自養其身」、「老人自力自享」。是一種「老,無老-老有所用」的創新模式。目前長青村正積極結合地方觀光相關產業,提供老人製作的懷念老人味餐點,並將利益回饋以有效提升老人福利社區產業化的效能。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於2015年5月7日參訪長青村後表示(註5),希望做到社區式的照顧,由社區的人自己來照顧自己的老人家,而且老人家還可以自己照顧其他老人家。她認為老人家或社區也可以籌措部分的財源來支持,這不但有地方產業的意義,也有照顧老人的意義,能以最小的政府投入,達到最大的效益。

長青村所創建的老人互助社區模式及「老有所用」新價值,將可作為在地老化的創新治理模式。

長青村創新治理模式的擴散

長青村在近二十年的運作經驗中,匯集出「活化老人活動力的老有所用照顧方式」,也孕育出「降低照顧成本的夠用就好產業運作模式」等兩項運作理念。暨南大學自2013年起積極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諸項在地實踐的計畫,其中2017年的「南投縣烏溪線食物銀行」與2018年的「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長期照顧議題」,就是以長青村的兩項運作理念為核心價值,擴展為大區域的行動計畫方案。

暨南大學立基於過去與長青村的實驗研究成果,以「南投縣烏溪線食物銀行」計畫案,擴散長青村「夠用就好」的運作理念,協助政府照顧南投縣烏溪線地區的弱勢家庭;以「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長期照顧議題」計畫案,連結在地長照專業服務組織與社區組織,共同在水沙連區域內推動「老有所用」的長輩互相照顧理念,並設計出「厚熊笑狗(互相照顧台語發音)」的長照教育推廣品牌,持續地推動改變水沙連區域的高齡照顧概念。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