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shieh's observation & learning

以救災啟動農村的復興

與粗壯、樸實的外貌相符,新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給人的印象是沉穩、草根味特重,讓人聯想鄉下種田的農夫。他的確來自台南縣學甲的鄉下,在高中以前,經常幫祖父下田耕種。

樸實之中,他卻會偶而突露鋒芒,就像錐子破囊而出,將性格中理想而執拗的一面顯露無遺。例如在九二一震災將屆週年之際,他率直披露民間捐款的種種浮濫情形,掀起一波媒體重新檢討的熱潮。這種隱藏的感性,更讓他四十歲才從平淡的大學教授生涯,搖身一變為環保運動的急先鋒。

謝志誠的正職是台大生物產業機電學系教授,之前除了因為反濱南開發案,擔任立委蘇煥智的顧問之外,並沒有任何政治淵源。在地震發生之後,中研院長李遠哲號召成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簡稱全盟),謝志誠以其豐富的社運經驗,策略、行動力俱佳,而出任副執行長一職,從此一頭栽入災後重建的不歸路。

「災區的

地震之後的災區充斥了各種疑難雜症,巨大又複雜,包括法制、行政、社會、心理、財務……種種問題。謝志誠是全盟的眾多學者當中,公認最了解災區複雜真相的人。由於他聽得懂災民的抱怨,了解問題的根源,因此他身上經常擔負太多期待,超過個人能力所及。

在震災初期,他的手機甚至是二十四小時開機,隨時解答災民的疑問。全盟工作人員戲稱他是「災區的○八○」,曾有災民問:「這個問題如果連謝教授也不知道,怎麼辦?」工作人員回答:「那你只好去問神了。」這雖是句玩笑話,但離真實也不遠。他先前出版的《九二一災後重建Q&A》將災民可能遇上的法律問題一網打盡;後來又與其他人共同提出《九二一災後重建建議書》,臚列了一百多項對政府措施的改進意見。

新政府上台後,他被網羅接任「九二一震災基金會」執行長,手上控制近百億的龐大資源。謝志誠出手鎖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最核心、最困難也最延宕的問題:住宅重建。「你能體會災民需要一個家的渴望嗎?」謝志誠反問。

該基金會最近推出設想周全的「築巢方案」,只待行動檢驗。如果集合住宅靠修繕補強還可以繼續住,有專家幫你鑑定,進行補強;如果集合住宅需要更新重建,有一套分階段的補助方案,你完成一個階段,就會獲得相對補助,幫助災民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如果你是低收入戶,根本沒錢重建,基金會透過地方政府主動幫你蓋房子,你甚至不必提出申請。如果地方政府有心沒錢,基金會以無息方式提供周轉金。

謝志誠積極任事的企圖心,自此展露無遺。他的急迫感其來有自。

他過去曾經參與反濱南案與反美濃水庫。不管是這兩個運動,還是此次震災,共通點都是發生在台灣的農村,也是台灣社會發展長期忽略的邊陲地帶。

在整個反濱南案的過程中,謝志誠看到農村的凋蔽、人才外流、開發業者勾結地方派系胡作非為。

對家鄉熱愛的延長

好的人才都流到都市去,農村只剩壞榜樣。黑道漂白成民代,警察與黑道大哥同流合污,謝志誠幼時朋友的兒子耳濡目染,竟然對父親說:「讀大學有什麼用?」

因此謝志誠有一份急迫感,源自為家鄉效力的單純熱誠。有次一位災民對謝志誠大吐苦水,訴說城鄉差距造成的惡果,謝志誠只簡單地回答:「我也來自農村,你說的我都感同身受。」他強烈認為,下一波社運的重點將是「如何縮短城鄉差距,帶動農村復興」。

這次震災是一個契機,居民遭受巨變,或許重燃對公共事務的熱情,讓社區組織活躍起來,「否則這次地震的代價就太高了。」

得之於社會 尚未回饋

這份熱情隱藏多年才化為行動宣洩。謝志誠早年對社會議題都漠不關心,但是當他完成教授升等、多年努力的目標都已達成時,心情也出現戲劇性轉折,從此脫逸行之有年的軌道。

他忽然覺得自己分到太多的社會資源,卻一直守在象牙塔中,「得之於社會者,尚未回饋。」

謝志誠這幾年來卯足了勁投入公共事務,比正職還要佔去更多時間。他也坦承:「我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好。」

然而,這樣一位另類學者兼社會改革家,確實是台灣社會向上提升的中堅力量,也提供了知識份子的另一種典範。(夏傳位)

以救災啟動農村的復興(天下雜誌NO.233 2000/10/1)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