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新校園運動

學校是社區發展之重要核心,921震災後共有293所學校需要重建,對當地社區居民之生活、學生之上課學習產生極大衝擊。而學校既為家園重建之集體核心價值與希望,在民間社會團體(包括人本教育基金會、臺大城鄉基金會、都市改革組織)等之結合下,向教育部建議校園重建不應只是學校工程之搶救與重建而已,應藉此契機為臺灣之校園開啟新的思惟,引入新工法,關注校園文化、在地生活紋理,並提出「創造性的教育重建計畫」,該建議經教育部採納。

         民國89年5月20日由曾部長志朗宣布「新校園運動」作為災校重建的行動主軸。整個新校園運動由范政務次長巽綠負責整體計畫之協調,於89年6月21日由曾部長發函「給全國建築師的一封公開信」,召喚建築師,啟動相關設計、甄選工作。為確保工程品質與設計創意,由921重建會邀集相關單位商討學校重建工程採「最有利標」方式進行工程招標,迄92年12月31日所有災區重建校園工程計有291件竣工;內湖國小因選址困難,延至93年5月11日落成;另外有一所小學因合併廢校未興建。

         新校園運動不僅是921災區重建工程中之集體創作,它更適時反映了產官學民對校園價值之共識凝聚。雖然過程中亦經部分障礙,惟對於校園建設不只是「建築建設」,而是學生生活環境之地理、文化、歷史與生態等多元環境之認識與體驗。這個新價值之創造,更激起了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永續校園革新之新境界,其間並有許多所學校之設計建築師獲頒建築師公會之傑出建築師獎以及遠東建築獎「校園重建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