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鄉蘭生725社區:翻轉地貌,地誌一新

霧峰鄉境共有二十個村,車籠埔斷層潛伏在其中的吉峰、甲寅、中正、萊園、本堂、坑口等十一個村的地底,其中本堂村的災情最沈重,尤其是南北走向的中正路首當其衝,斷層釋放的破壞力造成地層滑動,促使地面隆成和土地位移。沿著中正路構築的街廓,坐東朝西的店家和住宅整排倒塌,鬧區變荒城,令人觸目驚心。整個台中縣災區,霧峰鄉房屋倒塌的悲慘景象僅次於東勢鎮和大里市,全倒和半倒建物總數有一千七百餘棟,摧殘了五千五百餘戶無辜老百姓的家園及生計!

         坐落於本堂村、中正路尾西側的「遠太愛之城」,災後頓成空城,進入十月下旬,拆屋工事已進行泰半。開膛破肚的公寓,像剖面的蜂巢,格子狀的厝殼,屋內一覽無遺,留待人們逐一追尋殘留的家庭遺緒。

         一戶住在二樓的人家牆上仍掛著停格於「21日」的日曆,它的四樓另一戶人家則停格於「20日」。沒錯,家家戶戶有著各自的撕日曆習慣,有人睡前就撕去今天的日子,也有人隔天才撕去已成歷史的過往,不論以什麼心境告別昨天,終究是「逝者如斯,來者可追」!

         王玉琴一家租不到房子,最後只好決定借住友人位於山區的家,不但路況不佳、也沒路燈。生活的物質條件宛如回到六○年代的農業社會,儘管如此,除了感恩還是感恩,生活依舊要過下去。

         全新的都市更新條例才上路不久,仍有規範不夠明確的地方,行文送件碰了壁,王玉琴的夫婿勤跑中央部會,疏通瓶頸,有如活絡了任督二脈。

         老舊社區既沒有管委會也沒有專屬停車場,左右鄰居為停車位問題而起爭執時有所聞。取得路權,打通無尾巷,並比照原先的人和段「七二○、七二三、七二五」地號,重新規畫三個名為「和馨居、人和、蘭生」的現代化社區(見 頁);蘭生社區面向東方,而朝南的人和社區和朝北的和馨居社區彷彿「左右護龍」屹立兩側,外觀則以棗紅色一統整體感。走在靜靜的蘭生街,不自覺地,有種置身滿眼新奇佈景的「電影文化城」的錯覺哩!

         更新會代表,是營造廠必須對他負責的業主,而他們幾乎都是生平第一次以業主角色監造工程,因此重建的歷程格外謹慎。張文政用相機把每一環節紀錄下來,舉凡:中華建經公司至工地查核、理監事巡視工地、建築師至現場進行材料取樣、定期工務會議、勞工安全會議、鋼筋及預拌混凝土抽驗……等等,從拍攝到建檔保存都見用心,這些工地實況紀錄,除了用在結案報告之外,假以時日,將是這個社區,乃至整個重建區和台灣社會的重要文化資產吧!

         秀逸的居室空間,設計師預先為起居室留白,再於整面牆掛上書法家林榮森「墨色冷凝、下筆見氣韻」的行草傑作;林榮森採擷朱熹「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詞意境,祝福林榮瑞、王玉琴夫妻「日日好日,年年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