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楠西
(摘自:楠西區公所官網)
地方沿革與自然環境
楠西區昔稱「茄拔社」,為早年四社熟番居住地之一,也曾是鄒族生活之地,後因西拉雅族侵入,致社民外遷公館匏子寮(高雄縣)及大丘園等地。日治時期,由於此地位於「楠梓仙溪」之西,因此改為楠西,並設庄,置庄役場,屬臺南州新化郡管轄。1945年戰爭結束後改為楠西鄉,2010/12/25臺南縣市合併後改為楠西區。楠西區在發展歷史過程中,曾發生一件影響全區百年來發展的重大事件,即捲入當年「噍吧哖抗日事件」,引起日警大屠殺,致全區兩千多戶一萬五千多人口大減,再加上近年來山區人口外流嚴重,使得人口遞減,2024/8/31統計人口數為8,578人。
楠西區位於臺南市東北端,屬阿里山餘脈尾陵地帶,東鄰南化區,南接玉井區,西連東山區、六甲區、大內區,北與嘉義縣大埔鄉為界。面積109.6316平方公里,劃分成7里共77鄰。四界環山,中央為大武壟盆地,為一典型之農業鄉。水果是楠西區主要農產,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主要的農產有:楊桃、梅子、棗子、芒果、龍眼,種類多,質量豐富,稱是「百果之區」。
114年1月連續地震臺南市政府扶助措施
-
0403震災受災戶住宅補貼方案(核定版)
-
圖解0403花蓮震災復原自用住宅重建補助方案
-
臺南市政府 0206地震專區
-
921震災重建經驗回顧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