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鄉新天地:迎接平安入門

 屋子內外,四處都是碎裂的玻璃殘片,蘇建國做為一家之主,沒有驚慌的權利,他保持冷靜,先找到蠟燭,再找拖鞋,就像洪流中抱住浮木,賴以一寸寸擺脫危機、一步步接近安全地帶。

        蘇建國夫妻歷經天災帶來的生活波動,沒有無力感,也沒有怨尤,非常珍惜眼前所有,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回憶無濟於事,唯有加倍努力以彌補災情中失去的,這是他倆「往前看」的生活態度。

        減棟、減樓層、減戶數的重建方向確立後,不重建的住戶可領取土地補償金,而由「九二一基金會」價購因減棟騰出來的土地。有了好的彈性政策,仍欠缺「東風」,資金和「人和」缺一不可,而後者端看是否具備同舟一命的社區意識及事關協調、統合的耐力大考驗,靈魂人物就是蘇建國,如何善用中華建經公司、規畫團隊的資源和專業則是另一成功的要件。… Read the rest

大里市新生社區:耿直樸實,禮法求道

顏樹木十四歲就做起水果小販,踩著腳踏車到義竹、布袋兜售。二十八歲離鄉,和妻子林金燕北上台中討生活,而妻子十二歲就拿起鋤頭到糖廠做童工,夫妻不怕出身貧寒,抱定「受苦的人堪拖磨」的精神在異鄉奮鬥。

        異鄉人居無定所,從台中市、太平到大里,看房東的臉色賃屋而居,夫妻發願「趕緊拚一間厝」,兩人在皮箱、機車零件工廠賣勞力,努力累積血汗錢。一九八一年,才三十五歲,終能宿願得償,顏樹木以七十萬在大里購得中古屋,此後,又重拾舊業賣水果,十二年後,貸款購得新生社區的現代化公寓給子女住,夫妻倆和多數生長於四、五○年代的父母一樣,懷抱補償作用的心理要讓子女過好日子。… Read the rest

台中市北台中公園城:守住土地,守住希望

結合台中市政府的力量,聘請規畫團隊為重建衝刺,卻因為法源不明確,進度停滯不前。直到有一天,邱滿祥聽過「九二一基金會」在台中舉辦的「臨門方案」說明會,眼前再次出現一道曙光。

        邱滿祥在社區附近經營一家電氣行,回顧八○年代中期至九○年代中後期的黃金十年,他形容:「客人捧著錢上門,排隊等著購物、付款……」;就以冷氣機的銷售量為例,景氣看俏時,一個夏天可售出三百多台。災後,大約只有二百台的業績。二十三年來,他看盡家電業的盛衰與浮沈。

        邱滿祥另有居所,著實不急於原地再建,但是基於為社區服務的想法,這才幹起理事長這苦差事來。… Read the rest

埔里鎮陽明大樓:呼喊家園,打拼圓夢

重建的過程,葉麗如三度探訪台北的九二一基金會,每每含淚傾吐:「感激你帶著我們向前走!」謝志誠執行長安慰她說:「不要哭,慢慢走……」

         為了整合、遊說回來參與重建的原住戶,寄發書面通知後,葉麗如隨即以哀求的口吻打電話說明會議內容,要讓會議開得有意義;五十通電話,她每打必哭,但哭過了,擦去眼淚,繼續打拚。

         這樣一個易感、藏不住情感的單親媽媽,八、九年前失婚幾個月後獨力購屋,喜洋洋地搬進陽明大樓,從小渴望有個家的夢才圓了不到半年就讓無情的地震搗毀了。

         她帶著三名子女輾轉搬了七次家,平均不到一年就要換一次窩,原因不外乎,房價漲幅較多時房東隨機售屋。第七次搬家那一天,才一到新址門口,她跌坐地上,已沒力氣打點家當。… Read the rest

東勢鎮王朝二期:媽媽領軍,鳴槍再跑

蔡淑慧生長於后里,還記得八歲左右,一邊爬進醬缸裡踩蘿蔔一邊聽阿嬤說起一九三五年發生震央就在后里墩仔腳的「台灣中部大地震」這段十分久遠的地方掌故。

         二十年後,她親身經歷了空前的百年大震。室內照明隨著樓房劇烈幌動的瞬間一片漆黑,幸好從事水電工程的夫婿在七二九全台大停電後,警覺地補強了緊急照明設施,此刻能夠使恐懼感沖淡一絲一毫都有如神助;輔助燈驅趕暗夜帶來光明,卻把家屋慘遭凌遲的過程看得更清楚,蔡淑慧抱著幼兒,目睹牆壁崩裂,聽到廁所水管爆裂的聲音……,驚慌失措之際,傳來電話鈴響,她抓起話筒,不由分說就丟下一句:「爸!逃命啊!!」… Read the rest

太平市東平社區:「黑手」起家,熱心公益

從修機車「黑手」做起,白手起家的彭新龍,抱持「自身已打穩經濟基礎,幫助大家也是應該的」自我期許,因此,即使是一度辭去更新會理事長一職,一個多月後,當他決心重做馮婦那一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已了然於胸。

         四十六年次的彭新龍,打從服完兵役後,就一心一意地想要先成家再立業,三年多過去了,第二十八次相親,終於看上披上婚紗那一天將會是人人贊美的新娘朱美子;理想中的伴侶,人如其名,出落得十分標致,彭新龍心想:日後自己開店的話,妻子帶來人氣,將會是工作上的好搭檔。向女方家長提親時,朱美子的阿嬤問他,有沒有自己的厝,他當場先給予肯定的答案再說。其實並沒有房子,卻展現了他對這門親事最大的期待和誠心。… Read the rest

大里市龍閣大樓:人性試煉,無愧天地

習武練拳的劉建欒,從他精悍的體魄及立如松的身影可窺知一、二。五年八班的劉建欒生長於台北縣,國一那年,到永和河濱公園慢跑,認識精通拳術的退役上校康國良,成為忘年之交。

         他追隨康師傅勤練北派太極拳和通臂拳,並研讀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孫武的《孫子兵法》等古代兵書,一心師法「德、才、藝」兼備的康師傅典範。

         農專畜牧獸醫科畢業後,在太平市服兵役的機緣,退伍後決意在中部拓展動物藥品業務。才二十五歲,劉建欒在大里市安家落戶,年紀輕輕就實踐了首購屋的夢想,五年後,卻在大地動亂聲中破滅。

         「龍閣大樓」到底是半倒,抑或全倒?爭議年餘終於塵埃落定,眼看閒置日久的社區,已呈現荒廢景象,劉建欒援引兵書理念用以審視時局,及時介入,著手危機處理,他冷靜地分析採行都市更新條例的必要性,如果在外購屋造價較高,況且領不到土地補償金,促使大家曉以大義,回頭一起重建。… Read the rest

大里市台中奇蹟:知遇共進,來日方長

六十二座重建的集合式住宅,有十八座名稱更新,其中又有幾座建築所在地的里名也更新了。

         「台中奇蹟」坐落於「內新里」,這一帶多棟公寓大廈都已完成重建;「內新里」分割出「中新里」,「台中奇蹟」竣工後改稱「富悅新境」,從裡到外都達成氣象一新的境地。

         「富悅新境」由原先的白底灰色橫帶裝飾變換為鵝黃色建築外觀,散發出溫潤氣息,平添了幾分青春朝氣,住戶成員多數來自外縣市的年輕族群。一起接受大地震的試煉之後,而今很多人已由三十出頭的「後青春期」步入中壯年。

         「富悅新境」管委會主委馮志成說:「年輕人衝得快,跌得也凶!」當初,第一個送件申請都市更新團體的設立,也是第一個拿到建築執照的社區,卻因發生地震的前四個月才完成「都市更新條例」相關子法立法、災後數個月首次政黨輪替,都造成實施政策的不確定性,只有且戰且走一途,終究與先馳得點、早早竣工的想望無緣。… Read the rest

大里市台中王朝:客旅人生,凡事謝恩

  「王朝社區」共有一百八十多戶生活在這裡,住戶當中有不少公務人員和老師,鄰居之間多數都相識,而有別於不相往來的集合式住宅的刻板型態。社區自治會,發起捐款組成夜間巡邏隊,另有辦了三年的「讀書會」充實大家的精神生活,更由此厚實了社區意識,形塑和樂融融的互動關係。

         賈興衡一年前才由彰化高商的教職退休,生活在優質社區,是頤養天年的好所在。鉅料這場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強烈地震,震出了潛藏的人禍-大排水溝滲水,逐年沖刷臨水而築的一排建物地基。

         社區有個包圍式中庭,四周樓房環抱,瀕臨排水溝數棟,災情慘不忍睹。其中三棟全毀,七樓以上斷裂後崩落中庭,七樓以下陷落;另有四棟,五樓以下擠壓成地下室,樓高十樓變成五樓。… Read the rest

南投市陽光新境:母女連心,代代相傳

許美寶國小三年級休學,才十一歲就「出社會」,到台中一家鞋廠上工,四個手足按月準時把剛領到的工資帶回中寮鄉的山村老家,交給母親統籌應用,這是脫貧的起跑點。十六歲那年,一家大小以合力蓄積的十萬元購得一間中古屋,從此告別了棲身教會捐建的鉛皮屋及租賃五坪斗室度日的無殼蝸牛一族。

         一九九三年,許母林岸心肌梗塞辭世,許美寶以保險公司給付的保險金支付購屋頭期款。六年後,地震改寫了許美寶的命運,心愛的房子倒了,但喚回倦鳥知返的夫婿。

         許美寶母女三人都堅持原地重建,否則一旦搬遷了,孫女擔憂阿嬤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六十戶人家,只有許美寶形單影隻地枯守心中不熄的火苗,夫婿苦勸妻女搬回婆家住,雖極力反對她重建,但終究結束分隔兩地的情態,回到組合屋共同生活。… Read the rest

大里市麟閣社區:清寒的力量

才住了兩年的家屋被判全倒,很想回去看看,但潘伯炎夫妻被拉起的封鎖線阻絕在外圍,遠遠地感受一絲一毫家的餘溫也好。

         從衣食無缺的小康家庭陷入赤貧狀態,心境很難調適。林美芳開車載三個小孩,往往不自覺地停靠路旁,莫名的哭起來。

         等著慈濟人發放緊急救助金的隊伍排得很長,林美芳尾隨人潮前進,領取五千元。一年後,接下社區的公眾事務,眼界隨之大開,為當時的盲從感到難安,不僅寄還救助金,而且做起公益來,已然持續了七、八年。

         夫妻出身貧寒,潘伯炎七歲就會煮飯、挑水、種菜,林美芳為了讓六個弟妹繼續受教育,自身國中一畢業就去學美髮……,過去避諱談起童年憶往,經由九二一大地震的淬煉,已徹底跳脫自卑情結。… Read the rest

豐原市豐田大樓:推動搖籃,推動重建

一頭俐落短髮、個子瘦小、跨大步行走的彭阿鏬,活像六○年代新劇團的男主角從舞台闖進現實紅塵,帶點江湖味,卻是一位母性浩蕩的單親媽媽。

         子女剛升上國小三、四年級,夫妻的緣分盡了,阿鏬到鞋廠生產線做女工,付出了二十年的青春,讓一家衣食無缺,並培植子女念大學。長子北上念中興大學,天天打電話向母親報平安,這樣的孝思,不因時空變異而淡化,重建這些年更是不在話下。

         立業成家的子女按月奉上五萬元孝敬母親,阿鏬生活了無後顧之憂,把全部心力放在重建,為社區服務,工地每一環節的抽檢和子女的教養一樣嚴,她說:「起一棟厝,住一世人。」… Read the rest

霧峰鄉省府寶座:甘蔗嫂的人生習題

張絲生於農家,昔時男子才有「讀冊命」,再說三甲多的田地,非常需要人手,她七歲就懂得下田插秧、鋤草、割稻,分擔繁重的農務。國中畢業那年,父親辭世,她放棄升學,帶了兩套衣服就到台化公司的紡織廠報到,自己有能力賺錢,才又進高中夜校復學。紡織廠制訂了積效競賽,張絲是個常勝軍,因此多次獲選為模範勞工,第三年,她就當上了課長一職。

         一九八四年,張絲二十三歲那年,和兄長的摯交汪慶盈結連理。夫婿經營甘蔗批發,張絲卸下課長的職稱,霧峰鄉親替她冠上「甘蔗嫂」的稱號。採收的旺季,一趟的到貨量多達一百三十多梱,一梱重達六十公斤,張絲從卡車一梱梱的扛下來,做起重度勞動來,絲毫也不比壯丁遜色,「甘蔗嫂」的暱稱決非浪得虛名。… Read the rest

台北市松山區豪門世家:扭轉命運,果陀來了

  隨著劇烈擺盪,不夜城陷入無止境的闃黑,廣播的即時災情報導,首先傳來台北市「東星大樓」倒塌的重大災情。

         東星大樓樓高十二層,八樓以下陷落地面,像雙膝跪地的巨獸,胸部以上呈四十五度傾斜後,樓頂向東側僅僅一街之隔的「豪門世家」擠壓,緊靠著三、四層之間,造成二至七樓樑柱毀損,內傷沈重;豪門世家南側的三級古蹟「昭明廟」也遭波及,所幸只是二樓陽台微恙。

         傾倒的建築物向豪門世家撞擊的瞬間,陳英輝應聲倒地,屋內粉塵密佈,觸動了火災警報器,他趕忙往樓頂逃生,手上的手電筒往外照個究竟,這才察覺東星大樓不見了。屋頂聚集了十多位頓成災民的住戶,焦慮地吶喊著:「救命啊!」企盼救援的心境,彷若滅頂前最後的掙扎。… Read the rest

埔里鎮元寶大樓:脫皮蛻化,喜樂永居

  埔里鎮地理環境屬於陷落盆地,行政區域共分三十三個里,卻有百分之七十四位處丘陵地。此次震災,家屋全倒、半倒的,各有六千餘戶,其中又以枇杷里、北梅里、大城里、北門里毀損最嚴重。

         「元寶大樓」位於北梅里信義路,是通往霧社必經之地,因此重建前後都規畫了店面,臨路而築,以招徠旅人上門光顧。「九二一」前,三十間店面開張的只有五、六間;新大樓也規畫了十一間店面,落成四年了,目前尚有七間招商中。很顯然,觀光產業的整體企畫、策略聯盟、永續活力及文宣攻勢都有待地方與中央密切合作,進行全方位統合,激盪百年大計。

         「九二一基金會」同仁為宣達「臨門方案」的福祉,深入重建區,初來乍到,仍處於徬徨中的鎮民,像劉進明也不敢相信會有這種好事。基金會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和大家開會,這項量身打造,富含實驗性的政策,才能夠在礫土紮根、抽芽、吐蕊、結果。…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