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shieh's observation & learning

第六回:來彰化(三)

環說登場,一次搞定

都還沒有開始環評審查程序,政府就為國光石化看好日子,預估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可望在2010年1月初通過,第一期開工日期為2010年3月,完工日期為2015年初。不過官員也很「客氣」地表示,行政院不會介入干預環評委員審查權。國民黨政府官員這樣高調宣示,很明顯是針對2006年所爆發的蔡英文致電環評委員風波。當時,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向幾位強烈反對中科三期開發計畫的環評委員表達關切,沒有想到消息曝光,引發媒體的一陣撻伐。但是國民黨政府真的沒有對於環評會下指導棋?從2011年4月最後一次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的戲劇化演變來看,環評專案小組會議可以準時在三點結束,做出「有條件通過」與「否決」兩案並陳決議;然後,下午四點,總統府召開記者會,馬英九當面宣示不支持國光石化在大城興建。這種啟人疑竇的巧合結果,有多少人會相信這不是「政治環評」?沒有「行政干預」?因此,面對環評這項「投資的絆腳石」,國民黨擺明了睜眼說瞎話,做了也說沒有做,而民進黨則是「餓鬼裝小心」(台語),想要做卻做不成。

2009年6月9日,分別以國光石化公司及經濟部工業局為開發單位的「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及「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工業專用港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經專案小組一次初審後,就作成「建議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的結論,並提送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討論。完全符合國光石化公司自己開的條件,順遂了「主動」升級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的願望。

審查會前,大城地方民代、鄉民約300多人北上聲援國光石化,另一方面則只有10多位環保團體代表到場表達反對。一邊是「我要健康活下去,國光石化滾出去」,另外一邊是「歡迎國光石化,創造經濟發展」,人數落差,形成強烈對比。力挺國光石化的鄉長、村長及縣議員們都說,大城鄉太窮了,引進國光石化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就業水準、鼓勵年輕人回流家鄉、提高當地醫療水準。環保團體認為,國光石化將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浩劫,威脅民眾的健康,要求政府正視國光石化巨大的環境成本。

有環評委員認為開發計畫粗糙、深度不夠,整個計畫「比十年前的環評計畫還差」,建議退件,但多數委員還是傾向進入二階環評。

6月24日,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178次會議,依照專案小組的建議,決議「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及「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工業專用港開發計畫」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一個結果二種失望,期待一次過關的支持者失望,期待一次就否決的反對者也失望。

環評前奏,範疇界定

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開發單位檢具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經環評審查,作成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後,到編製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送請環保署審查前,至少必須經過下列六個步驟:(1)開發單位把環境影響說明書分送給有關機關,並在開發場所附近適當地點陳列或揭示;(2)陳列或揭示期滿,舉行公開說明會;(3)環保署召開界定評估範疇會議;(4)開發單位編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提交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濟部);(5)經濟部辦理現場勘察並舉行公聽會;(6)經濟部將勘察現場紀錄、公聽會紀錄及評估書初稿送請環保署審查。

首先,登場的是8月19日在彰化大城舉行的說明會。說明會過程看來「祥和」,國光石化公司陳述開發計畫內容與願景,與會的大城、竹塘及芳苑等三個鄉長,均一致歡迎國光石化,要求國光石化公司應履行設廠承諾,也請政府做好漁業權補償或建立回饋機制。

接下來,就是「範疇界定會議」。什麼是「範疇界定會議」?環保署為界定環境影響評估範疇,邀請經濟部、相關機關、團體、學者、專家及居民代表召開的會議,討論開發計畫有沒有其它可行的替代方案,包括開發區位要不要移動,開發範圍要不要縮小,甚至評估「不要開發好不好」,同時要確認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的環境類別、環境項目、環境因子、需要資料、評估項目、評估範圍、調查時間、調查頻率、調查起訖時間等等。

回顧當年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範疇界定會議,就前前後後召開過五次。過程中,反對陣營還企圖透過拉高評估範疇的標準,讓開發單位知難而退;但開發單位也不是省油的燈,經過五次範疇界定會議,在護航者「無爭議先確認,有爭議暫擱置」的技巧性處理下,評估範疇幾乎「照本宣科」,動也動不了。看似可以討價還價的機制,似乎不是想像那麼樂觀。

再看看國光石化的「範疇界定會議」,一共召開四次:9月25日、10月15日、11月3日、11月10日。四次會議下來,除了確定開發計畫區位北移為「替代方案」外,還是不脫預定的評估範疇。有人以為國光石化範疇界定範圍相當廣泛,包括:物理及化學、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等五個環境類別、30個環境項目、90個環境因子,含蓋動植物、地質、地形、土壤、水文、生態、空氣、社會、經濟、漁業資源、生態影響等等,國光石化哪有可能來得及在12月底送出環評報告書?

當年我們也這樣認為,結果濱南工業區開發單位在範疇界定會議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編製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的初稿。以經濟部於2010年2月23日召開公聽會來看,國光石化公司在範疇界定會議後,一樣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編製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送交經濟部。

環評審查,接棒上場

2010年2月23日,經濟部工業局依據環評法規定,上午辦理現場勘察,下午在彰化縣芳苑鄉舉辦國光石化開發計畫公聽會。有別之前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的說明會,公聽會之所以在芳苑鄉舉行是因為範疇界定會議中,確定開發區位北移,開發範圍將涵蓋芳苑、大城兩鄉,使得過去幾乎一面倒的地方聲音,出現了不同的面貌。來自芳苑的反對聲浪,則以王功地區最大。

因此,23日下午的公聽會就出現贊成者與反對者對峙的場面。贊成的大城鄉長許木棧強調,大城鄉在兩年前就挨家挨戶辦過民調,有98%的鄉民贊成,鄉民都希望引進工業,讓大城鄉能發展起來。反對的民眾則拉起布條,寫著「匪類政府,謀財團利益、害人民生命」、「中科四期、國光石化做伙來,彰化雲林末日馬上來」。

程序走到此,第二階段的環境影響評估真的要上場了。審查前,環保署先把審查陣勢給擺起來,除有專案小組會議外,也針對社會關心的「中華白海豚之影響與因應」、「海岸地形變遷之模式模擬」、「健康風險評估」、「溫室氣體」及「彰化雲林地區重大開發案件用水規劃」等5項議題籌組專家會議,由正反雙方推薦專家進行專業討論。

專案小組第一次初審會議上場,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前先列出「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及「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工業專用港開發計畫」的審查議題,並予以分組,2010年4月13日先審查A組議題,4月14日再審查B組議題。

4月13日,先討論A組的海岸變遷、潮差、地層下陷、漂砂、排洪、保育、沿海水質、生態保育及水產養殖等議題。會場除有擔心國光石化將破壞環境、犧牲漁業的當地漁民以及環保團體前來表達意見外,也來了不少支持開發的大城鄉民。經過漫長的七個小時,因多數環評委員指環評報告書調查不足,無法充份說明國光石化對當地環境、社經的影響。專案小組召集人蔣本基裁示,等明天B組議題討論完後,再一併做出初審結論。

4月14日,再討論B組的水源供給、健康風險評估、空氣汙染等,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議題。由於環評委員及環保團體列舉300項開發單位評估不足的缺失,最後環評專案小組決議請國光石化於5月31日前補充、修正資料,送專案小組審查;並附帶建議:(1)開發單位將環評書件、簡報資料、建議事項答覆說明等資訊公開於開發單位網站,並於網站建立與居民、團體溝通的互動機制;(2)經濟部工業局於下次會議說明國光石化是否符合石化政策及石化政策環評辦理的時程。

至於補充、修正的資料包括:(1)應補充生態工業區及綠色生態港的詳細規劃;(2)應補充地層下陷及基地沉陷等影響;(3)應補充社會經濟影響,其中尤以就業人口部分,分述直接及外部效應;(4)應依與會委員、專家學者意見,補充對漁業影響及對中華白海豚、沿海濕地的影響及因應對策(或生態補償措施);(5)應補充無形文化資產及海域文化資產的調查評估內容;(6)應補充說明水源供給規劃的水權申請流程,並考量或規劃水源供給替代方案;(7)應考量六輕、中科四期及台中電廠等開發計畫的空污量,進行總量管制及加成效應評估;(8)健康風險評估應依技術規範修訂評估內容,並應引用開發場址與衝擊區域的在地資料。

才剛開始,就嗆不玩

專案小組召集人蔣本基在審查會中鼓勵開發單位,好好做調查,希望一次就成功。而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也當場表示,將日夜趕工補件。面對專案小組決議請國光石化公司於5月31日前補件再審,陳寶郎也說,「我們會提早」。

不料初審會議後不久,國光石化公司民股高層就嗆聲,如果政府沒有在六月份提出解決之道,就不玩了。甚至還向副總統蕭萬長抱怨,環評拖累了開發進度。針對開發單位的指責,環保署長沈世宏則回應,國光石化不能怪環評動作慢,應該檢討自身的補件速度。沈世宏表示,開發單位必須對環評委員、居民、環保團體提出的質疑一一回應,把話解釋清楚,才是符合環境影響評估的民主制度設計,目前一切都是照著程序在走。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朱淑娟則批評,從沒看過其他大規模的重大開發計畫像國光石化一樣,二階環評進行得如此順利、快速,幾乎是通行無阻,「拖累」的說法真的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也回應了國光石化的「不玩」說:如果國光石化真的不玩了,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因為這將是環保的一大勝利。

開發單位怪東怪西,就是不檢討自己的現象,國光石化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審審再審,典範何在

在專案小組第一次初審會議後,專家會議接著上場。

第一場專家會議在5月31日舉行,討論的「海岸地形變遷之模式模擬」;緊接著是6月9日的「中華白海豚之影響與因應」、6月10日的「健康風險評估」、6月10日的「水源供給暨用水規劃」、7月9日的「溫室氣體」。個別議題「爭議」很大,於一次會議後,再召開「延續會議」、「第2次延續會議」等,共計17次會議。

在專家會議差不多開完一輪前夕,專案小組於2010年6月11日、6月15日第二次初審會議分別討論A組、B組議題,6月23日並就A組召開延續會議;等到專家會議全部結束後,再於2010年12月3日、2011年1月27日、4月21日召開第三、四、五次初審會議。即,至2011年4月21日止共召開8次會議。

瀏覽國光石化的25堂課,總得回味當年的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階段,開了四次初審會議;到了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還很慎重就「區位替代」、「工業專用港替代」、「海岸沖刷」、「潟湖」、「用水及排水」、「對科學園區之影響」、「二氧化碳排放及公害防治」、「酸雨」、「黑面琵鷺及自然保育」及「漁業及其他」等十項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加入專案小組一起審查,後來在綜合討論時,還因應全國能源會議的召開及921大地震,加入「二氧化碳」及「土壤液化」等議題,前後共召開17次會議。每次會議過程、甚至會議結論幾乎都是一面倒,結果卻是「有條件通過環評」,提出28項應辦事項,7項應補正或修正意見,以及10項附帶決議。

當時,媒體就給了如下的評論:「先別問拜耳案中民眾為什麼不相信環評,先問政府能否建立環評的公信力和專業權威。環保署與其寄望藉由濱南案釐清國家產業政策,使其往後進行環評審查時不會太為難、太迷惑,不如藉由濱南案,建立一個沒有預設立場、尊重專業、不畏權勢與壓力的環評典範。」

國光石化,總計25次專案小組初審及專家會議下來,環評的公信力和專業權威建立起來了嗎?

吸水怪獸,築堰看天

從名字叫「八輕」,到改名為「石化科技園區」,龐大的用水需求,水源在哪裡?一直都是個大問題。從屏東、嘉義、雲林,到落腳彰化,國光石化計畫到底要用多少水?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說每日需水40.1萬噸,「彰化縣西南角(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初期及中期用水規劃報告」降為37.29萬噸。每日37.29噸的水有多少?以2009年全國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271公升來計算,就相當於137萬6,170人的每日生活用水量。2010年6月底,彰化縣的人口數才130萬8,926人,國光石化每日的用水量比彰化縣全部縣民的用水量還多。

水那裡來?依照國光石化公司的用水規劃報告,「水源供應計畫」分成短、中、長期:(1)短期需求(每日0.001萬噸)由區域自來水供水系統供應;(2)中期需求(每日8.82萬噸)由區域自來水供應,不足者則調度彰化農田水利會農業用水及自行開發濁水溪剩餘水源因應;(3)長期需求(每日40.1萬噸)由既有自來水系統供應及大度堰引水計畫供應。

針對國光石化的「水源供給暨用水規劃」,環保署先後於2010年6月10日、7月14日、8月11日,共召開三次專家會議。

合理的做法,國光石化公司應報告其用水計畫,水利單位則應提出供水計畫,由專家檢視開發單位的用水計畫是否合理,水利單位的供水計畫是否可行,據以評估供需關係是否完整。由於兩個報告單位在第一次專家會議並未提供詳細的評估資料,加上長期需求所依賴的大度堰引水計畫已由水利單位另提開發計畫。因此,第一次專家會議決議請國光石化公司提供詳細的初期及中期用水規劃資料,擇期再審;長期用水規劃部分,則回歸後續「大度攔河堰工程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程序辦理。

7月14日,專家會議繼續審查國光石化公司在濁水溪自強大橋上游630公尺處設置攔河堰的取水計畫。依照國光石化公司的講法,攔河堰平均每日可取水8.84萬噸,豐水期時最高15.5萬噸,加上彰化農田水利會同意調撥供應的3萬噸,可充分滿足中期用水需求。

針對開發單位聲稱彰化農田水利會已同意調撥農業用水,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就踢爆,彰化農田水利會於2009年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審查時,就已經承諾不再調撥農業用水給國光石化,怎麼會是說一套、作一套?中興工程協理龔誠山也指出,依「農業用水調度使用協調作業要點」,只有在「枯旱或水源水量不足」時才能調撥農業用水,而國光石化卻是「常態調撥」,從2012年到2016年每天調撥3萬噸水,是違法調撥。由於攔河堰下游有農民取水灌溉,導致中科四期將廢水排放至濁水溪的計畫引發爭議,如今國光石化計畫自濁水溪取水,當然引發質疑。

至於列為長期用水規劃的「大度攔河堰工程計畫」,則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有專家提出以「海岸水庫」與「海水淡化」作為水源供給的替代方案。倡議「海岸水庫」的前水利署長黃金山說,烏溪水質差,從大度攔河堰送水到國光石化廠區要經過多段加壓送水,耗費電力,不符合節能減碳要求,而且還得經過水處理,總體成本很高。如果蓋「海岸水庫」,成本約只要150億,對環境比較友善。不過水利署對於前署長的「海岸水庫」是否較為環境友善表示質疑,水利署副組長陳俊宗以「國家整體思考」的角度表示,大度攔河堰與海岸水庫評估的出發點不同,大度攔河堰規劃每天供水80萬噸,除了給國光石化外,還要給中科四期、彰濱工業區等。國家整體思考?似乎遺忘了農民。

至於「海水淡化」?國光石化公司強烈表示,海水淡化成本高,還是以大度攔河堰供水計畫較佳。

8月11日,三次專家會議下來,決議請開發單位修訂、確認中期用水可取水量及工業區蓄水設施的有效容量,並獲得「應以海水淡化作為水源替代方案,並考量以再生能源及廢熱回收為海水淡化能源」的共識。至於開發單位所稱「已與彰化農田水利會簽約調撥農業用水支應中期用水」部分,專家會議亦附帶建議,請環保署函請經濟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釐清台灣省彰化農田水利會同意調配農業用水的適法性。稍後的回函顯示,水利會說「適法性」沒問題。

沒有水源的供給,就沒有農業耕作。古早時候,農民都要半夜去巡田水,就是擔心自己水源被別人偷走了。1990年代停徵水租之前,很多農民都還記得因為沒有錢繳水租,被派出所捉去關的恐怖回憶。近年來,為了供應不斷增長的工業用水,調撥農業用水已經成為常態。南彰化的農田以往有取之不絕的濁水溪水,現在卻是供四天、停六天。農民叫苦連天,水圳的水源不足,他們自己自費裝馬達抽取地下水,超抽的結果就是地層下陷,彰化二林就是近年來全國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儘管如此,農民所選出來的農田水利會幹部仍舊堅持賣水給工業。彰化縣農田水利會同意提供中科四期用水,理由是「為了幫助農業轉型」,言下之意就是讓農民沒水、農田休耕、農村凋敝。難不成,這就是農田水利會職責之所在?

健康風險,評估高低

「健康風險評估」是一種用來估計人們暴露於危害物質時,所可能承受的不良健康效應的科學工具。

早在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評審查階段,就提起「健康風險評估」的重要性。當時國內對於有毒化學物質與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管理,還是停留在危害性的鑑定、劑量效應的評估及排放標準的管制;最為重要的暴露因子、暴露途逕與暴露濃度,因缺乏本土資料而無法進行暴露評估,也因而無法確實的達到風險管理,甚至降低風險的目的。

近年來,幾個大型開發計畫,如中科三期、四期、國光石化計畫等都開始重視健康風險評估。由於不同專家之間,對風險特徵的預測,會因各種未知數的推論或假定的不同,出現不同的評估結果,使得健康風險評估更成為環評審查的爭論焦點。

針對國光石化的「健康風險評估」,環保署先後於2010年6月10日、7月6日、8月24日、11月11日共召開四次專家會議。

6月10日,國光石化委託弘光科技大學副教授陳秀玲,進行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陳秀玲的評估顯示,國光石化營運後所排放的化學物質中,平均風險最高者為丙烯腈(Propenenitrile C3H3N,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易燃液體,有毒),其次為丁二烯(1,3-Butadiene C4H6,一種無色有微弱芳香氣味的無色易液化氣體,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製造合成橡膠),兩者著地濃度高於百萬分之一致癌風險的位置皆落點在工業區範圍內,工業區以外的鄰近鄉鎮居民的致癌風險均小於百萬分之一(10-6)(總致癌風險一旦高於10-6,開發單位就應提出最佳可行風險管理策略,經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認可)。至於開發計畫營運量產後,28 種化學物質排放所造成的非致癌風險影響甚低,對於鄰近鄉鎮居民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影響亦相對偏低。此外,由開發計畫的萘排放及土壤介質濃度、水體介質濃度推算蔬果食入風險為1.75×10-27,顯示因食入蔬果而致癌的風險均遠低於百萬分之一。因此,不論是吸入性健康風險、非致癌風險、致癌風險,都屬「可接受範圍」或「無明顯健康危害」。

聽到開發單位的評估結論,專家委員譁然,認為健康風險「明顯低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吳焜裕便質疑,參數是怎麼取的?根據什麼模式都沒講,要如何討論?也有專家主張,應再深入進行中科四期及六輕等開發計畫的健康風險加乘效應分析,並應以較保守(較高風險性)的角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作業,針對熱點(hot spot)區域及緊急排放等狀況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因此,首次的專家會議決議,開發單位應建置完整的資料庫(database),以降低健康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並且應界定評估範疇、確認物質清單(target compounds)、確認與驗證評估工具及方法。

6月28日出版的「商業週刊」介紹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關於國光石化的研究報告,莊秉潔以國光石化預估的污染空氣排放量,推算出國光石化運轉後,會讓每立方公尺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亦即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增加0.6到2微克(10-6 g),相當於全台灣每年平均值的6%。依照美國學者波普C. Arden Pope III等人的研究推估,全台灣未來因國光石化的PM2.5污染,每年會增加339~565人死亡。其中,死於肺癌、心血管疾病者約234人。更可怕的是,台灣每個人的平均壽命,會因此減少23天。

週刊報導引起極大迴響。第二次專家會議也邀請莊秉潔前來報告「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莊秉潔指出,目前台灣的PM2.5濃度已達34.7微克,超過美國標準15微克兩倍多,PM2.5濃度過高不但會加重心血管疾病、肺癌和其他相關疾病的致死率,也會折射陽光,嚴重影響能見度。對於莊秉潔的研究報告,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國光石化不會每天都排出這麼多的物質,國光石化不會只想賺錢,也會減少排放以降低健康風險。

專家委員詹長權教授則認為,莊教授使用的評估方法符合國際間對於PM2.5 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論,且其立論中肯,評估結果具體、有用,應直接納為專家會議的正式文件。至於國光石化有害物風險評估部分,對於危害判定上明顯不足且不一致,如甲醛(formaldehyde HCHO,為易燃、易揮發、具毒性的腐蝕性氣體,會引起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及戴奧辛(dioxin)排放資料明顯不實。詹長權進一步建議,本次專家會議的意見答復說明書應該全數退回,符合專業修訂之後再召開專家會議進行有意義的專業審查。

第三次專家會議,環評委員李俊璋教授透過書面反駁莊秉潔。李俊璋認為,以暴露及健康影響關係而言,PM2.5實為各種空氣污染物的總和暴露指標,而非單獨暴露指標,亦即所有研究族群均同時暴露在各種空氣污染物下,而非僅暴露PM2.5就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肺癌。因此,若考慮納入C. Arden Pope Ⅲ的研究結果並予以加成,可能造成結果的高估。李俊璋建議,應依據環保署現行公告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進行國光石化計畫對周圍居民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不宜強行將兩個完全不同評估系統的分析結果予以整合。

由於國光石化的健康風險評估僅選擇部分危害物質進行評估,故第三次專家會議決議,請開發單位表列出物質清單及模式輸入參數等資料,並說明危害物質清單篩選原則,特別考量環境荷爾蒙等化學物的健康風險評估。至於工安意外及操作異常等情況下,意外洩漏與廢水中除VOCs外,其它危害物質的健康風險評估,也應補充說明。

2010年11月11日召開的第四次專家會議可能是最後一次會議,但專家委員仍對評估報告提出質疑,並提出多項修正及補充說明的建議。有專家委員指出,依據修正後的報告,無論致癌風險或非致癌風險均超過目前可接受風險(>10-6)及大於1/2 HQ(危害商數,Hazard Quotient)以上,應該在很確定足夠降低健康風險下,才考慮同意開發。

專家委員吳焜裕教授認為,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係根據一個錯誤百出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其結果必然是低估了民眾可能承受的健康風險,不應作為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的依據;國光石化公司應該拿出誠意,執行一個高科學性與高公信力的健康風險評估,以取信於民眾和維護彰化與雲林鄉親的健康。否則很難消除民眾的疑慮,且徒增社會成本。

四次的專家會議下來,終於確認國光石化廠區鄰近鄉鎮居民可能承受較高的健康風險,開發單位應從「工程處理技術」、「防範措施管理」、「環境管理措施」等面向,提出最佳可行風險管理策略。

白色海豚,轉個彎彎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近年來,因人為干擾和開發威脅,族群數量不斷減少,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編撰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依照國光石化公司委託台灣大學周蓮香教授研究團隊撰寫的報告,透過照片辨識及海上觀察,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隻數約為84-86隻。

2007年1月28日,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雲林縣野鳥協會、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及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七個台灣非政府組織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免於人為干擾迫害,共同成立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透過宣傳,讓國光石化計畫將對白海豚的保育造成重大衝擊,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2010年4月11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環保團體因此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

為何保護白海豚的民間團體要特別稱為「媽祖魚」保育聯盟呢?白海豚故然是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前後特別容易出現,但在台灣使用「媽祖魚」這種稱呼並不多。無論是白海豚或是媽祖魚,雖已被列為國際保育的瀕危物種,但一般國人對牠們的認識並不多,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白海豚」是什麼?使用「白海豚」當然也可以引人注意、喚起重視,卻容易被抹黑成只顧海豚不顧漁民。基於這些理由,保育團體才決定使用「媽祖魚」,並且在媽祖生日繞境的活動中,出動媽祖魚花車加入遊行陣頭,宣傳反對國光石化的理念,並呼籲國人一起來保育白海豚。

針對「中華白海豚之影響與因應」議題,環保署先後於2010年6月9日、7月13日、8月25共召開三次專家會議。

開發單位報告指出,國光石化計畫區位北邊有台中港、南邊有麥寮港,兩個港的堤頭水深約達26 公尺,但中華白海豚約有30%可以南北交流,顯示中華白海豚是可以通過兩個港的堤頭;國光石化計畫堤頭水深約為17 公尺,比這兩個港的堤頭還淺,推測國光石化計畫對於中華白海豚南北遷移應不至於造成阻斷的影響。為了降低工業港深水航道可能造成的阻隔效應,並能增進海豚進行南北交流,未來將嘗試透過行為訓練引導動物穿越彰化海域,期能確保南北交流不致中斷。

「會不會阻斷南北交流?」「能否被訓練繞道?」就此成了三次專家會議爭論的焦點。周蓮香說要訓練白海豚穿越彰化海域,以確保南北交流不致中斷,或是在堤頭設移動式食物誘導。不過她坦承,這過去沒人做過,實驗性質較高,不保證成功。國光石化公司董事長陳寶郎則說,我相信白海豚跟我陳寶郎一樣聰明,如果我要去飯店吃飯被擋住,我會繞路。至於要訓練多久?陳寶郎說,訓練到養成習慣。

2010年7月,行政院長吳敦義的一段話:「現在顧慮的是彰化那一段,既然在台中港都可以轉彎了,白海豚自然有牠生存、游水的路徑,牠也會轉彎的。」讓「白海豚會轉彎」成為國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從此,「轉彎」更是成為揶揄政客與政策的專用詞。

專家委員、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則提出「工程迴避」,國光石化計畫區位往外海移動,退到低潮線外,留下水深5米至10米、寬800公尺的通道,供中華白海豚迴游。

三次的專家會議下來,最為具體的結論大概就是「為保留中華白海豚育幼及覓食廊道,工業區及工業港應外移至退潮時水深10公尺以外」,其他則為:(1)加強中華白海豚熱點及棲息地環境與利用的論述,據以擬訂相關保育措施;(2)補充說明填海造地、淡水補注減少、污染、噪音、漁捕等五大威脅對中華白海豚族群的影響及變化趨勢;(3)配合政府保育中華白海豚的政策,針對棲息範圍、習性及分布調查等擬訂減緩措施及保育對策。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