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市水稻之歌八期:昔日反骨獨行,今日溫馨滿屋

生於苗栗,長於淡水,彭宏毅也有過「人不輕狂枉少年」的歲月。他勇於掙脫公務員家庭獨生子與生俱來的樊籠,選擇了自己想要走的路,為將來的成敗負責。

         在高雄一家日商麵包公司,隨著法國和義大利師傅學藝,期滿藝成,彭宏毅告訴老闆:「我要離職,不過我不會靠這裡學的去賺錢。」天生反骨,顯露出昂揚鬥志。

         有道是「男兒志在四方」,他不羈的靈魂在南投這塊樂土紮根,和妻子康惠珠攜手在這裡起家創業。家住「水稻之歌」,果不其然,西側一片稻禾蒼茫的田野美景。

         像彭宏毅這樣五年七班的世代,很難想像和傳統產業會有任何淵源,他反其道而行,投入壽桃產銷,他認為:「時髦的東西凋零得很快,流傳千年的壽桃,反而值得維繫下去,愈辛苦愈存在突破現況的可能性。」勤於參考大陸的文獻,融入現代品管理念,打破壽桃製程沒有標準劑量和數據的傳統,每顆成品的重量管控於誤差正負兩公克以內。彭宏毅不安於守成的宥限,為開創新意不斷地注入心力。… Read the rest

大里市金陵世家:上蒼交付的任務

一九九三年對吳志勇而言,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由於他在大里市擁有自己的房子,公司派他到台中新開張的分店任職,他帶著剛度過蜜月的新婚妻子簡妤臻離開台北,前赴異鄉開疆闢土。冥冥中彷彿上蒼交付他另一個任務在身。

         六年後,這批十二層建築的B棟在強震的淫威下塌陷,三樓以下沈入地底。家住三樓的吳志勇,整個居室泰半頓成地下室,夫妻倆各抱一個孩子向矇矓的微光移動,沒想到從氣窗跳下時,一腳就踩在地面。

         夫妻雙方的父母親很快南下大里,趕到受災現場探視他們,簡妤臻眼看著婆婆和母親為這個小家庭的際遇傷心落淚,反過來安慰她們:「平安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父母親力勸吳志勇一家回北部發展,不過,簡妤臻喜愛中台灣的人情味和充足的日照率,捨不得離開這裡,決心留下來,重新起家。… Read the rest

東勢鎮一品居社區:新厝舊曲,故人長敘

第一橫街蜿蜒到「一品居」門前的彎道呈現的陡坡,正是「山城」特殊的地理景觀。東勢轄區只有部分是大甲溪沿岸狹長的河階平原,其餘多為丘陵地。

         由於車籠埔斷層和大芧埔斷層的擠壓,在東勢鎮造成破壞力,二十五個里當中,以粵寧里、延平里、南平里和詒福里傷亡最慘烈。

         「一品居」坐落於延平里,屋後有座東聖宮,寺廟內外平時好比文化中心和資訊交換站,遇到這回的震災,又是一處庇護中心,外圍空地頓成供應災飯的大食堂,還有堆成山丘、過剩的捐贈衣物。

         家住一品居六樓的劉徐桂英,年近八十,爽朗而健談,回想受災經驗,就算提起「那一夜一個人在家喊救命」、「避難後回到家裡發現金條細軟不見了」,自是一副「笑看人生,乾坤朗朗」的灑脫模樣。… Read the rest

大里市全家福社區:變是新生的起點

拍攝一張滿意的合照,人物在居室空間的配置適切,關乎整個畫面佈局的成敗。預設了「如果這裡只有一張椅子,你們要怎樣使用它?由誰來坐?」提問一出,又是一番互相讓位的禮數做足,黃向榮靈機一動地說:「讓『底迪』坐,象徵成長和新生的開始。」

         是啊!張永六一退伍,把所有的積蓄用來買二手屋,為此後的美麗人生揭開序幕,哪知才住了三個多月,地震來襲,理想和遠景一夕間成泡影,承受這巨大的打擊,令他不敢想像還有未來!

         張永六生長於傳統大家族,十男四女中排行老六,這是他名字的由來,和大多數誕生於農業社會、人丁旺盛門第的命運如出一轍,「凡事要靠自己」是他們共同的生活經驗。這種人格特質的養成,當遭逢生活變異時,自是調適得比較快。… Read the rest

霧峰新蘭生723社區(人和社區):覆巢護卵 ‧孵生雅築

霧峰國小對面、蘭生街一帶的社區基地,彼昔曾是「霧峰林家」族長林獻堂的堂兄之子林蘭生擁有的田地,八○年代末期,省議員林漢周在此地開發了「遠太愛之城」,五樓起造的公寓共一百五十戶,連同一棟外觀像城堡的育幼院「仁愛之家」,這些建築群營塑成「ㄇ」字型,儼然擴大版的現代三合院。

         地動瓦解了這片好宅美地,附近的霧峰國小及一百公尺開外的省諮議會(原省議會)雖然也是受災戶,但只要有空地的場所,都成為臨時收容所,是帳蓬族平復心情的避風港。

         任職省諮議會專門委員的林哲夫說:「議事堂大廳的地基下陷十公分,七十多戶員工宿舍有半數半倒,議長林柏榕仍優先安頓災民為考量。從村到鄉,組織動員起來,大家有危機意識,人與人之間很誠懇地互相幫忙,顯現了人情溫暖。」… Read the rest

台北市松山區慶福大樓:找回安定的能量

大地震平息八年了,再造家園也有三年之久,落成後的大樓名稱和建築物一樣地除舊佈新,上上下下同命一體,轉換心境,迎接嶄新的每一天。然而,當年過度驚悚所殘留的遺悸似乎尚未根除。

         邱妙伶就讀國三的次子,直到近日,睡夢中遇有地震就拔腿衝到她的臥房,倉促地向床舖撲過來。

         張佩瀅提起強震襲擊那一夜,鋼筋拉扯聲和牆壁龜裂聲交互貫耳,危急存亡的當下,首先想到的是原生家庭的母親,慌亂中,強作鎮靜地給老人家撥個電話:「媽媽!我過不了今天!!」話筒的那一端傳來母親的哭聲……,說到這裡,張佩瀅順勢掩住撇開的嘴型,言不成語,兩眼潸然垂下淚珠。… Read the rest

大里市東美社區:起厝開路,尋求新機

挑高三米半的居室,豔紅喜幛高高掛。新厝於二○○三年底落成,二年半過後女兒出嫁,稱得上喜上加喜,黃福興、賴秀鳳夫妻,對於好厝、好親家都很滿意,只是地震的後續影響並沒有完全過去。

         黃福興被震垮的樓板擊中,醒轉過來,本能地撳下夜光錶按鈕,時間已溜走了近三個鐘頭;重物壓在身軀,掙脫不易,他暗自忖思:假使能夠獲救,必定終生行善助人,回報重生的恩典。當他被軍隊弟兄救出,脫困時,已是早晨九點多,身上的血跡早已乾了。

         三天後出院,黃福興和妻子捲起衣袖為二、三百名災民炊煮三餐,跨出綿長的行善步伐的第一步。他擁有廚師證照,平日到處為流水席「辦桌」,所以打理脤災伙食難不倒他,只不過他負傷尚未康復。… Read the rest

台中市錦祥彩虹家園:結廬在文市,父業永流傳

台中市北區的錦州、錦祥、錦忠和金華里一帶,舊稱大錦村,從一片稻浪翻飛的水田開發為現在的住宅區,見證了社會飛也似地變遷腳程。賴錦祥繼承了印製禮盒的父業,鄰長的職務也由他接棒。

         禮盒店牆上掛有「義警、義消和熱心公益」的牌匾,這裡是為夕陽產業打拚、服務鄰里鄉親,以及監造重建工程的多功能辦公處所。商賈買賣的行話,把開設於鬧區的商店稱作「文市」,在住宅區開設的商行則稱作「武市」,後者的銷售行為對外伸展,因此賴錦祥必須四處推廣業務,足跡遍及三義、苗栗、中壢,他入境問俗學會了海陸音客語。

         九二一之前,原有的店址已不敷使用,必須添購對面「錦祥彩虹家園」的空屋充當倉庫。災後第三年起,禮盒產量減半,因而重建後的房子不再用來存放禮盒,賴錦祥把它租給公司行號。以餅盒減產的事實反映景氣狀態,可窺見一二。如果觀光產業下滑,太陽餅的銷售商機轉弱,餅盒的供需也隨之萎縮。… Read the rest

東勢鎮山城第一家:積善之家,用心為人

未來的家一寸寸往上伸展,血汗錢一期期繳給建商,豈料蓋到一半,建商捲款潛逃,買主一夕間淪為苦主,這三十多位受害者組成自救會,推舉陳世氿代書出任主委,揪出建商面對問題。

         如果採取法律行動,又是一番勞民傷財的折騰過程,大家寧可各自額外支付了數十萬,把房子蓋起來,達成「希望有個家」的人類基本需求。

         入厝三個月,上蒼又交付另一項人生習題考驗陳世氿的智慧。歷經磨難才落成不久的家園毀於大地震,他一肩扛起重建「山城第一家」的重責大任。

         沒實際參與的住戶,私下和外界比較建材價格,繪聲繪影地流佈「為什麼我們買的比較貴」的耳語。或許源自購預售屋的慘痛經驗,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基礎跌到谷底,對有心為社區做事的人卻造成莫大的打擊。… Read the rest

東勢鎮泰昌社區:示現同屬一家的愛

趙威雄十三歲接受「浸禮」,重新得到神的生命。二十七歲那年,為照顧聖徒、開展傳揚福音,毅然辭別北投的眷村,移住東勢鎮。趙威雄夫妻住在泰昌社區的五樓,「東勢鎮召會聚會所」就在四樓,在這裡就近照顧聖徒,福音時時刻刻瑩拂一家人的身心靈。

         二十餘年後這場世紀災難導致地樑斷裂,二十九戶紛紛搬離危樓,唯有趙威雄夫妻與神同在,仍續住原址,直到危樓夷平才遷出這個戀戀不捨的家,暫住聖徒家中。三個月後在新社覓得居所棲身,始終懷抱重建家園的夢想。

         凡事起頭難,況且都市更新條例才實施不久,重建之初,第一任理事長涉及弊端,由第二屆更新會接續未竟計畫,趙威雄擔任總幹事,妻子張錫敏是得力的左右手,夫妻倆相互扶助,而且勤研更新法規,四處請教高明,逐一排除更新重建諸多難題。… Read the rest

大里市翠堤社區:翠堤春先曉,更新傳鄉親

行經大里市中興里翠堤路,一棟仿台灣傳統磚造房子,棗紅色建築立面,外圍綠樹掩映,散發懷古的典雅品味,又不失靈巧的現代風貌,分外引人注目。這棟翠堤社區內裡的樓梯間也別有洞天,建築師陳柏年掌握重建鄰里關係的重要性,在這裡打造一個可以讓居民停下腳步進行交流的空間。

         翠堤社區能夠儘快完成重建,和災後第三天就立即動員起來,不無關係。首先成立「五人小組」,由唐肇鐘出任召集人、林秋琴出任總務,並且向每一戶收取二萬元重建基金,預定用於建築設計費等相關開支,展現了原地重建的強烈企圖心;半年後,轉型為「翠堤社區十六戶重建推動委員會」的正式組織,二○○○年底,更跨出「發包」這關鍵的一步,惜因向銀行協商未果,貸款沒能談攏,終究無法動工。直到翌年四月「更新會」組織起來了,才又回到重建的軌道上,蓄勢待發。… Read the rest

霧峰鄉太子吉第:人本及第,家園永續

三號臨門家族「太子吉第」開工十九個月後,六十二號臨門家族「巨匠皇宮」才破土。已累積了許多「過來人經驗」,足堪「大家族手足」效法,「巨匠皇宮」更新會總幹事王月卿談到與「太子吉第」互動的觀感,她說:「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超團結。」

        「太子吉第」更新會總幹事游宗曉是台電工會幹部,曾投身工運,練就絕佳的組織能力,再方面,更新會首任理事長范揚富於起步階段就期許會務「在透明化狀態下接受大家檢驗」,這些主客觀條件都增進住戶參與感的動能!

        社區早在尚未成立更新會前,已然有一份傳達社區重建走向及銜繫住民情感的《吉第更新會刊》問世。進入更新會開始運作的階段,為彌補與住戶雙向溝通的不足,再上一層樓,開設「太子吉第社區資訊網」,而與原有的會刊花開並蒂,建置了更完熟的資訊平台。… Read the rest

草屯鎮水稻之歌七期:呵護香火,世世平安

談起一家四口以繩索從傾斜樓房逃生的往事,陳貞宗壓抑不住內心的波動、語帶哽咽地說:「我是六個手足的老么,直到太太生下博隆已是陳家的第九個內孫,父親才有了長孫。」老人家焦慮不安,但礙於橋崩路陷,一周後,陳貞宗才能陪金孫回到高雄老家祖父的懷中。

        鄉土脆危,宵小趁火打劫的行徑猖狂,才過兩天,社區的鐵門、樓梯止滑條、家具、馬桶及車內音響等等被搜刮一空,災戶受傷的心靈,二度遭受無情的撞擊。「水稻之歌七期」的住戶多為縣府和省府公務人員、老師、台電員工,以及醫護人員。理事長王昌祥跑電腦業務,有魄力、不退縮,把這樣的效能用到重建,自是執行能力過人;總幹事謝素娟婚前在陶瓷廠,從基層作業員升到副廠長,踏實、幹練和責任感已然一一養成。… Read the rest

東勢鎮名流藝術世家:礫土聳立綠建築

社區是個大家庭,歡歡喜喜住在一起,地震後仍然是一家人,「名流藝術世家」五十六戶人家有信心一起走下去,大家還是願意住在一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早上十一點十五分,拆除大樓的包商向社區重建委員會理事長劉如林徵詢:「現在可以拆了嗎?」劉如林沈重地應諾說:「拆很容易,用什麼蓋起來?」唇啟淚落,道盡重建戶的內心話。

        劉如林、賴賜玉夫妻和巫苓蓁三人在時間、個性及專長互補,常常一起忙進忙出,培養出絕佳默契,劉如林因而被社區住戶戲稱為擁有「兩個太太」。求好心切的嚴謹態度,建築設計圖為之改了十餘次。不論如何挖空心思地打造典雅建築立面,一旦有人進住,加設鐵窗的陋習就跟著孳生,鑑於此,劉如林預先和所有住戶簽署切結書,維護美感的魄力,值得全省各地的公寓大廈管委會借鏡!… Read the rest

奮力紮根,開枝展葉

家,被夷平,
只留下空無一物的荒地,
家族發展史,
並非為此一片空白,
當公寓大廈一層層向上伸展,
正如破土而出的苗木,
一寸寸茁壯,
一座一百戶的社區就是一百棵家族樹;
一座社區也可以是一個家族,
是一棵挺拔的大樹-
從睦族、睦鄉里到睦國家,
一代代茁壯,
長成頂天立地的神木。

         佇立東勢大橋西端,游目眺望,斷裂的東豐大橋、「救援服務中心」堆滿物資的河濱公園、樓房傾斜的街廓,悽愴景象,已然一一遁形無蹤,家園再造過後的山城,重建紋理清晰可辨,依循「都市更新條例」營造的幾棟土黃和棗紅色大樓建築屹立其間,格外醒目,城鄉依舊,烘托出壯麗河山。…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