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會所有的土地是國有?公有?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案例

農田水利會所有的土地是國有?公有?

【陳保基】水利會改制衝擊簡要

  • 組織降格:由地方水利自治團體降格為4級機關派出單位。

司法院釋字第518號解 釋:「農田水利會為公法人——-,其法律上之性質,與地方自治團體相當,在法律授權範圍內,享有自治之權限。」。又司法院釋字第628號解釋:「農田水利會係由法律設立之公法人, 為地方水利自治團體,在法律授權範圍內享有自治之權限。」

  • 會員消失

無自治事項,原會員所享選舉權、被選舉權、罷免權及其他權益均蕩然無存,另外如會務委員審議組織章程、工作計畫、預決算、會員陳情事項等職權行使完全取消,農民無參與決策的機會,和國際發展「參與式灌溉管理」趨勢完全背離。… Read the rest

農田水利會改制之【其他見解及媒體報導】

Read the rest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判字第 1134 號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134號判決

判決書錄自最高行政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裁判日期:民國 100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土地重劃

最高行政法院判 100年度判字第1134號

上  訴  人 臺灣省宜蘭農田水利會

代 表 人 許南山

訴訟代理人 林恆毅 律師

被 上訴 人 宜蘭縣政府

代 表 人 林聰賢

訴訟代理人 楊崇明

許進星

蔡銘聰

上列當事人間土地重劃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99年6月2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訴字第279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第一審及上訴審訴訟費用均由被上訴人負擔。… Read the rest

農田水利會改制的神話之一:增加灌溉面積

政府提出改制農田水利會為公務機關的理由之一,就是改制後可以把尚未納入灌區管理的37萬公頃農地納入灌區管理。要增加灌溉地面積,首先想到的是,水要從哪裡來?

雨多缺水的台灣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台灣平均每年有二千多毫米的雨量,應該是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國家;但因為台灣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因此,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分配到的水量,只有全世界平均雨量的七分之一而已,換算成每人每年可用水量大約只有一千公噸(1,000立方公尺),以目前世界可用水量的標準來說,台灣是屬於缺水國家(地區),且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國家。… Read the rest

【謝志誠】農田水利法沒說清楚的事!「農田水利會改制」一定要打掉重練嗎?

授權刊登於報橘:【謝志誠專欄】農田水利法沒說清楚的事!「農田水利會改制」一定要打掉重練嗎?

 「農田水利會改制」這個議題不是近年才有,而是可以回推到1991年(詳參作者《農田水利會改制之陳年往事及今昔對比》

 農田水利法怎麼來的?

 話說民進黨二次執政後,為因應農業環境變遷並為降低直選體制的選舉負效益,達到強化農業水資源利用、擴大對農民服務範圍、強化組織專業經營等目標,拋出將農田水利會由現行公法人改制為公務機關的想法,並擬具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第 23 條、 第 35 條、第 40 條修正草案」,於2017年 11 月 10 Read the rest

【謝志誠】農田水利會改制之陳年往事及今昔對比

授權刊登於報橘【謝志誠專欄】政黨覬覦的對象!一窺「農田水利會改制」的前世今生

在台灣農村,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農會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農民組織,叫農田水利會。台灣農田水利會的發展可以回溯到十七世紀明鄭治臺時期,其後歷經清治、日治,至1943年已經出現106個「水利組合」。至二戰之後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開始將日治時期人農業組織型態的「水利組合」進一步合併改組,1946年,將水利組合」改組為37個屬於人民團體的「農田水利協會」,並將15個「水害預防組合」更名為「防汛協會」。

八煙水圳。圖片來源:wikimediaRead the rest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18、628號解釋文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18號解釋

中華民國 89 年 12 月 7 日 院台大二字第 28883 號   解 釋 文

爭點:水利會組織規程就掌水費負擔等規定違憲?

農田水利會為公法人,凡在農田水利會事業區域內公有、私有 耕地之承租人、永佃權人,私有耕地之所有權人、典權人或公有耕 地之管理機關或使用機關之代表人或其他受益人,依農田水利會組 織通則第十四條規定,均為當然之會員,其法律上之性質,與地方 自治團體相當,在法律授權範圍內,享有自治之權限。同通則第十 五條第一項規定:會員在各該農田水利會內,有享有水利設施及其 他依法令或該會章程規定之權利,並負擔繳納會費及其他依法令或…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