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市翠堤社區:翠堤春先曉,更新傳鄉親

行經大里市中興里翠堤路,一棟仿台灣傳統磚造房子,棗紅色建築立面,外圍綠樹掩映,散發懷古的典雅品味,又不失靈巧的現代風貌,分外引人注目。這棟翠堤社區內裡的樓梯間也別有洞天,建築師陳柏年掌握重建鄰里關係的重要性,在這裡打造一個可以讓居民停下腳步進行交流的空間。

         翠堤社區能夠儘快完成重建,和災後第三天就立即動員起來,不無關係。首先成立「五人小組」,由唐肇鐘出任召集人、林秋琴出任總務,並且向每一戶收取二萬元重建基金,預定用於建築設計費等相關開支,展現了原地重建的強烈企圖心;半年後,轉型為「翠堤社區十六戶重建推動委員會」的正式組織,二○○○年底,更跨出「發包」這關鍵的一步,惜因向銀行協商未果,貸款沒能談攏,終究無法動工。直到翌年四月「更新會」組織起來了,才又回到重建的軌道上,蓄勢待發。… Read the rest

霧峰鄉太子吉第:人本及第,家園永續

三號臨門家族「太子吉第」開工十九個月後,六十二號臨門家族「巨匠皇宮」才破土。已累積了許多「過來人經驗」,足堪「大家族手足」效法,「巨匠皇宮」更新會總幹事王月卿談到與「太子吉第」互動的觀感,她說:「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超團結。」

        「太子吉第」更新會總幹事游宗曉是台電工會幹部,曾投身工運,練就絕佳的組織能力,再方面,更新會首任理事長范揚富於起步階段就期許會務「在透明化狀態下接受大家檢驗」,這些主客觀條件都增進住戶參與感的動能!

        社區早在尚未成立更新會前,已然有一份傳達社區重建走向及銜繫住民情感的《吉第更新會刊》問世。進入更新會開始運作的階段,為彌補與住戶雙向溝通的不足,再上一層樓,開設「太子吉第社區資訊網」,而與原有的會刊花開並蒂,建置了更完熟的資訊平台。… Read the rest

草屯鎮水稻之歌七期:呵護香火,世世平安

談起一家四口以繩索從傾斜樓房逃生的往事,陳貞宗壓抑不住內心的波動、語帶哽咽地說:「我是六個手足的老么,直到太太生下博隆已是陳家的第九個內孫,父親才有了長孫。」老人家焦慮不安,但礙於橋崩路陷,一周後,陳貞宗才能陪金孫回到高雄老家祖父的懷中。

        鄉土脆危,宵小趁火打劫的行徑猖狂,才過兩天,社區的鐵門、樓梯止滑條、家具、馬桶及車內音響等等被搜刮一空,災戶受傷的心靈,二度遭受無情的撞擊。「水稻之歌七期」的住戶多為縣府和省府公務人員、老師、台電員工,以及醫護人員。理事長王昌祥跑電腦業務,有魄力、不退縮,把這樣的效能用到重建,自是執行能力過人;總幹事謝素娟婚前在陶瓷廠,從基層作業員升到副廠長,踏實、幹練和責任感已然一一養成。… Read the rest

東勢鎮名流藝術世家:礫土聳立綠建築

社區是個大家庭,歡歡喜喜住在一起,地震後仍然是一家人,「名流藝術世家」五十六戶人家有信心一起走下去,大家還是願意住在一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早上十一點十五分,拆除大樓的包商向社區重建委員會理事長劉如林徵詢:「現在可以拆了嗎?」劉如林沈重地應諾說:「拆很容易,用什麼蓋起來?」唇啟淚落,道盡重建戶的內心話。

        劉如林、賴賜玉夫妻和巫苓蓁三人在時間、個性及專長互補,常常一起忙進忙出,培養出絕佳默契,劉如林因而被社區住戶戲稱為擁有「兩個太太」。求好心切的嚴謹態度,建築設計圖為之改了十餘次。不論如何挖空心思地打造典雅建築立面,一旦有人進住,加設鐵窗的陋習就跟著孳生,鑑於此,劉如林預先和所有住戶簽署切結書,維護美感的魄力,值得全省各地的公寓大廈管委會借鏡!… Read the rest

奮力紮根,開枝展葉

家,被夷平,
只留下空無一物的荒地,
家族發展史,
並非為此一片空白,
當公寓大廈一層層向上伸展,
正如破土而出的苗木,
一寸寸茁壯,
一座一百戶的社區就是一百棵家族樹;
一座社區也可以是一個家族,
是一棵挺拔的大樹-
從睦族、睦鄉里到睦國家,
一代代茁壯,
長成頂天立地的神木。

         佇立東勢大橋西端,游目眺望,斷裂的東豐大橋、「救援服務中心」堆滿物資的河濱公園、樓房傾斜的街廓,悽愴景象,已然一一遁形無蹤,家園再造過後的山城,重建紋理清晰可辨,依循「都市更新條例」營造的幾棟土黃和棗紅色大樓建築屹立其間,格外醒目,城鄉依舊,烘托出壯麗河山。… Read the rest

量身打造重建方法論

台灣人民在當代歷史上的三次大團結,莫過於退出聯合國、和美國斷絕外交關係、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的幾次國運轉折,身處動盪年代,舉國上下心手相連,同舟一命,共渡國難,其中又以百年大震把生命共同體的患難意識催化到極致,在島上匯聚了海內外的地球村公民大愛。

         九二一大地震對台灣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鑄下巨大衝擊,單單住宅傾圮崩毀所造成的損失即高達四、五千億元。經由媒體的追蹤採訪、密集報導,諸如:王朝、向陽永照、尊龍、金巴黎、觀邸、博士的家、東星大樓等集合式住宅的救災現場,深入視聽大眾的腦海。

         人道救援的溫情無國界,只不過重建家園這樁事,還需要國人自立自強,捲起袖子來,非奮鬥個五年十載莫辦。… Read the rest

大破大立,結義起厝當代「有巢氏」謝志誠的悲願

行過筆直的椰林大道,轉進「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系館,推開研究室的門,走進謝志誠教授素樸的辦公室,書架是主要的設備,羅列的多數是與921災後重建相關的出版品,以及來自重建區的感謝狀;門側,一隻銅鑄的鴿子,頸項掛著印有「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的名牌…

         921基金會於去(2008)年7月解散,但對謝志誠而言,對於重建事務的關注則處於退而未休的狀態。汶川地震發生後,921基金會的網站一周湧入高達34萬次點閱率。為了吸取重建的寶貴經驗,中國政府接受了他「台灣教授協會」的政治立場;而為了人道關懷,他也傾全力相授台灣重建的實戰經驗,一場又一場赴中國講授經驗。幾年下來,他很清楚地震議題從不是社會願意長期關注的顯學,但卻是他這一生都需面對的使命。… Read the rest

種一棵家族樹_楔子

天搖地動二十五秒,河山為之變色,十萬六千多戶家園為之破碎,多少黎民蒼生為此付出數年、甚至後半生光陰,孜孜矻矻地重建家園、重建心靈與人生。

         大地震摧毀家屋,也改寫了數以萬計的家族史。尤其是被瓦解的一百一十餘座集合式住宅,影響層面既廣且深,家園再造的難度最棘手。

         災後一、二年,我以隨機取樣的方式採訪;屆滿五周年前,再構思以「過去和現在」兩種人生場景的對照,凝視重建紋理及家庭變遷。

         這一回於二○○七年起跑的創作計畫,是以都市型態的社區住宅重建為基調。除了「世態文字」及「工作現況」是預設的提問以外,我盡量不做引導式訪談,希望獲至較客觀的訊息,直到第二年上半年著手寫作,一邊進行的電話延伸訪談,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完成的。… Read the rest

逆風昂首 道珍重 謝志誠 序

過去幾年,應該把屬於「臨門方案」的經驗與「臨門家族」的記憶寫下來,是我念茲在茲、從未間斷的念頭。兩年前,在確定921基金會將提前至2008年6月底結束時,執行這個迫在眉睫的記錄工作自然就落在蒼松兄的身上。

         蒼松兄是一位執著且充滿理想的藝術工作者,曾在921地震後,背著行囊,走訪記錄44個受災家庭,譜出《疼惜-921台灣家族集體記憶》。也許是起步太晚,加上蒼松兄凡事要求完美的處事態度,《種一棵家族樹》在慢工出細活之餘,竟然沒能來得及在921基金會解散前付梓,好不容易種起來的樹只好收藏到心底。

         但,已經轉任到法務部的俊凱就是不願放棄,在持續的催促下,我只好硬著頭皮把初稿提供給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請他評估由臺灣大學出版的可行性。很快地,項教授給了肯定的答案,並促成了「種一棵家族樹」得以在921地震10週年前夕出版。… Read the rest

九二一地震政府文書檔案線上展示

百年地震

1-1 台灣百年大地震之省思

台灣於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百年來僅見的規模七‧三地震,社會各界對地震之成因、影響及政府之作為有許許多多的建言,這是許許多多建言當中的一項建言,作者署名為「一位老公務員」,寫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信寄給時任行政院經建會主任委員江丙坤先生,經建會隨即於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邀集相關機關逐項研商,包括是否成立專案組織、如何依限完成學校及公共工程招標、如何提高耐震建築標竿等均予以具體化,顯示政府對救災、重建工作的重視;也顯示當時政府對民眾建議的審慎。… Read the rest

5-13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921地震發生後,在南投縣與臺中縣有許多以紀念921地震為名的紀念公園,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有三處:第一處是位於臺中縣霧峰鄉的「921地震教育園區」,第二是位於南投縣國姓鄉的「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地及九份二山生態教育中心」,第三是位於南投縣中興新村的「921紀念公園」。其中,「921地震教育園區」位於臺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原址,由教育部主辦,所需經費高達9億元,是所有紀念公園經費最高者,其中TVBS關懷臺灣文教基金會贊助1億5,000萬元,於921地震5週年,即民國93年9月21日起對外開放參觀,成為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個展館,教育園區中的斷層保存館建築設計由邱文傑和莊學能兩位建築師獲選,斷層保存館內部設計由御匠設計師陳明達先生獲選,斷層保存館也獲得93年臺灣建築獎首獎。其他重要地標還有位於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震央的「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地及九份二山生態教育中心」,由水保局負責規劃興建;而位於南投縣中興新村的「921紀念公園」由營建署負責,目前種上草皮,僅餘空曠的紀念牌供人憑弔。… Read the rest

5-12 九二一紀念公園國際比圖

民國92年,921重建會為了彰顯重建價值,決定在中興新村光華路口,原省民政廳、社會處、財政廳、主計處等辦公廳舍倒塌處設置921地震紀公園,於民國92年4月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辦理「921重建感恩紀念國際競圖」,總預算6,000萬元;92年9月開始公告競圖,第一階段評審作業於92年12月完成,由21位評審選出50件入圍作品;93年2月由7位評審選出首選及第二名與第三名,首選獎金250萬元,第二名150萬元,第三名70萬元,其他47位入圍者每名5萬元。紀念公園由營建署負責興建,兩公頃基地以竹林為主題,原本期望能喚起民眾省思,可惜因設計失當,桂竹不斷枯死、倒伏,經過多次研議評估,於97年初,由工程會吳主任委員澤成下令砍除,目前種上草皮,僅遺空曠的紀念牌供人憑弔。… Read the rest

5-11 921震災媒體資料蒐集

921震災發生後,震災攝影集的出版蔚為風潮,例如奇摩站921集集大地震專題報導所提供震災期間相關重點新聞報導及新聞照片、地震相關資訊與防護措施等資料,並提供國內外地震相關網站之連結;新浪網921地震資訊中心則提供震災相關報導、受災相關資訊如傷亡名單、危險建築等之查詢、災後心理重建及防災知識等;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設921集集大地震網頁,提供集集大地震相關資訊、勘災報告、921震災調查總結報告及相關出版品查詢。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暨應用地質研究所之921集集地震專題,則提供921地震背景資料、震源研究、震災圖片及相關新聞報導等查詢;成功大學集集大震災害即時資訊網乃提供震災即時資訊、救災及賑災報導、相關研究成果等查詢;中央通訊社集集大震攝影專輯則提供921地震相關新聞照片瀏覽;此外,921災變後的兩年間,在地的民間團隊也在921重建會的補助下出版了許多攝影專輯,而政府部門包括行政院新聞局、教育部、內政部、農委會、臺中縣政府、南投縣政府乃至縣市會、鄉鎮市公所等機構也出版了許多攝影專輯。而由921重建會委託臺灣省政府出版的攝影專輯有二:一是「奮力而行」,於91年出版;二是「重建與重生」,於92年出版。… Read the rest

5-10 民間重建貢獻獎

民國90年9月,為鼓舞協助政府重建的民間團體,繼續發揮無比的愛心與耐心,921重建會開始構思民間重建貢獻獎的設計,經過3個多月的策劃、徵選、評選等嚴謹的過程;91年1月10日,921重建會在中興新村省政資料館舉辦的「民間重建貢獻獎」出爐,總共有26個投入921災後重建有功的民間團體及個人獲得這項殊榮,由時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先生頒獎表揚,得獎名單包括:成大防災中心、吳清泡、沈國義、李慶忠、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財團法人慈心基金會、顧英蕙、翁慧圓、柴惠敏、陳興田、施武忠、盧思岳,謝英俊、歐陽慧芳、吳守信、范揚富、洪曉菁、廖嘉展、廖振益、張桎源、葉瑞美、陳世芳、羅時瑋、吳永方、陳振川、周進升等。這26個民間團體及個人,分別在大地工程、生活重建、住宅重建、社區總體營造、產業振興等各方面,過去2年多來竭盡心力投入災後重建工作,可說是重建區再創新生長期默默付出的民間推手,當時921重建會黃執行長榮村在重建貢獻獎頒獎時表示,如果災難能有一點意義,那就是它印證了「愛」與「無私」能打破一切藩籬,讓我們彼此更為接近。… Read the rest

5-9 臺灣省政資料館陳列震災資料

為使蒐集所得之震災史料能獲得更廣泛且有效的運用,921重建會委託臺灣省政府建置921陳列室,基本上包括四座實體展示中心,分別是:921地震資料展示陳列室、921重建績效展示陳列室、921影音資料中心及921圖書資料中心;這些陳列室均設於省府資料館內,主要展示地震所造成的災情,及其後的救災、安置、復建、重建工作等之艱辛歷程。最早完成的是921地震資料展示陳列室,於民國90年開放,主要展示內容以921地震歷程為主軸,展區配置以時間縱軸為參觀的順序,從地震成因導論→地震發生那一刻→各地災情實況→舉國上下搶救→安置→重建→願景等救災及安置成效。各區以不同展示手法,透過光線、空間、造型等元素,呈現各該時段代表性畫面、事件以及文物。而921重建績效展示陳列室於91年開放,主要展示包括:導論區、大地工程重建區、公共建設重建區、住宅及社區重建區、生活重建區、產業振興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區及結論區等;至於921影音資料中心及921圖書資料中心92年開放,以保存、展示、收集各項地震及災區重建有關之影音及圖書資料為主。… Read the rest